在这档适合谈心的节目里,大家聊的是看法,其实也是个人经历。
谈到美好,何炅想到的是:
自己作为公众人物,常常不吝于承认别人身上的美好,却总是遭到误解的苦恼。
当夸赞被解读为有所企图,不仅会消减承认美好的勇气,也会丧失发现美的能力。
谢娜则认为,美好是一种心态的选择。
说起自己产后抑郁,碰到一点小事就想哭。
直到后来张杰受伤,无形中燃起的责任感,才促使她瞬间清醒。
而刹那间的振作,才是重新发现和感受美好的开端。
你看。
为听众解答困扰的他们,同样也会面临不同的烦恼。
而这样的剖白,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展现?
嘉宾们敢于放下包袱,敞开心扉,把个人经历中的小创伤摊开、晾晒、再自愈。
无疑是一种敢于诉说的勇气。
正如井柏然在听了小玉的分享后,说的那番话:
跟最亲近的人坦白后,自己也会松一口气。
也只有在经历挫折后,才会发现身边的美好。
不管是主播还是听众,都在这档综艺里,坦然面对窘迫,坦诚面对自己。
我们都习惯在生活中,面对外界,藏起自己的脆弱、窘迫与困惑,以更成熟扛打的姿态面对一切。
但有时,敢于面对生活里的破碎与瑕疵,更是一种勇气。
而这份勇气,通过声音,通过倾诉、交流,无形中也能感染、甚至鼓舞到更多的人。
这或许才是《朋友请听好》最大的作用:
让我们重新审视声音的意义。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重新发现聆听与倾诉的重要性,以及带来的情感价值。
正如制片人果果所说,虽然广播这个形式比较小众,但情绪是大众的,也是共通的。
来源 | 界面文娱
在节目里分享的快乐也好,倾吐的苦水也罢。
通过广播的形式,将故事分享出去,实际上也是一种能量的传递。
节目有个惯例,读信环节。
比起 call in 环节中,听众故事的 " 单向输出 "。
这些来信,更多的是来自观众的真诚反馈。
在与第一季阔别的 712 天里,节目组共收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6212 封来信。
在这些来信里:
有人分享自己受到节目的影响,而去参与公益活动,做声音志愿者;
有人分享自己生病的经历,虽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但并没有压垮她的精神脊梁;
还有一封信,给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信者说,因为留学在外,遇上疫情,父母一句 " 先完成学业 ",却造成了亲子关系的隔阂。
是第一季花生妈妈的故事,改善了他与父母的关系,还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花生妈妈的信中,不论是已故花生爸爸对花生的爱,还是花生妈妈极力守护着,爸爸活在花生心中的梦。
这种纵使天人相隔,却依然紧密联结的亲子关系,给了来信者很大的触动。
原有的隔阂,也因此而逐渐消弭。
《朋友请听好》第一季
所以,不要小看声音的力量,与分享的感染力。
它带给一个人的精神慰藉与支撑,有时比你想象的还重要。
虽然只是靠声音交流,但内里的温度却足以触及人心。
在这个快节奏、高敏感的时代。
自行消化,担心给别人麻烦,看似更适合现在讲究边界感清晰、彼此不过多打扰的社交模式。
但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尤其在孤独或无助的时候,都需要这么一个时刻:
有倾吐的欲望,也有开口的勇气;
相应的,能有人专注地聆听,也能及时给予回应。
它其实是一种更普遍,更能抚慰人心的关怀。
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关怀,能在一档节目里找到。
这份温暖,我们并未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