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的经典场面(图源:脱口秀大会)
更何况,这只是一种表演,就像周奇墨为所有脱口秀演员解释的那样:" 如果我们哪个演员的段子,让你感受到了冒犯,请你听我解释,我们只是玩玩。"
但人们似乎很难把杨笠的舞台形象和社会形象区分开来,讨厌她的人对她的表演恨屋及乌,甚至蔓延到了舞台之外的领域。
在网友对杨笠的不满和指责中,常常带有一些自嘲的内容。在这次舍得酒业的风波中,就有许多网友表示,作为普信男是否有资格购买舍得酒产品?
微博热议杨笠代言事件
" 普信男 " 这个诞生于两性关系语境之中的话语,在商业代言领域被等同于经济条件上的窘迫。这种超出了原有语义的用法,已经成为人们的自我意识在杨笠这个已经符号化的形象之上的投射与创造。
在这种包含了他者与自我的语境空间里,网友们提出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粗暴:抵制。表面上这是一种在对峙中掌握主导权的表现,但是其实它是以一种拒绝的姿态,回避掉自己作为受冒犯主体对冒犯本身的承认,因此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品牌宠儿
神奇的地方在于,尽管杨笠总能惹来一身争议,但是她却成为了品牌方的宠儿,其中不乏那些印象中以男性用户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品牌,海澜之家、小鹏汽车等品牌都曾与杨笠有过合作。
在对杨笠的不满中还有一种声音:如果杨笠代言女性用品倒无所谓,但是如果代言男性用户为主的产品就有些不合时宜。
微博点评
且不说以性别划分品牌是否成立,但仅就这种跨界现象来说,在如今的商业界也并不罕见。为 " 所有女生 " 挑选口红的李佳琦,凭借对女生需求的精准把握成为直播界的一哥,也没有人指责他僭越了男女品牌之间的界限。
如果说第一个找杨笠合作的品牌不能预料到围绕着杨笠所引发的争议,属于商业上的判断失误的话。后续与杨笠合作的品牌应该很清楚地知晓这一点,那么很难说这种合作不是基于营销策略的考虑。
杨笠呈现出来的新新女性的形象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其中不乏男性对支持者,罗永浩就曾在节目中通过 " 秒爆灯 " 的方式表达对杨笠对欣赏,这些支持者构成了杨笠商业价值的基础。
此外,杨笠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被高度符号化的她,与她的那些脱口秀段子一起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筛选器。
杨笠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图源:脱口秀大会)
就像 " 普信男 " 一词被网友们转换为一种经济评价体系那样," 是否被她冒犯 " 也成为了一种事关个人评价的标准,以区分用户的品味、格调以及素质。
重点不在于由此衍生而出的个体的优越感或自卑感,而在于这个标准本身。当消费者通过杨笠这一符号来反观自身时,一个没有起点和终点,甚至没有具体对象的无止境的比较链条就此形成,对杨笠的讨厌、喜欢或者不在乎,都构成了塑造和理解品牌的一个环节,通过个体对杨笠的不同理解,品牌可以实现品牌形象与受众的精确匹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合作是否能够顺利告终,在品牌方眼中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能够启动这个筛选过程才是最要紧的。
不过这种另辟蹊径的方式总有风险,不同的品牌与杨笠的符号总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如果品牌方拿捏不好这个度的话,那么难免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