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个反转,一个精于城府的腹黑政客形象,当即活灵活现。
通过女政客,你能真切地感受到 " 人性 " 的复杂多面。
另一个是男主的死对头。
死对头原先是校霸的跟班,被丧尸咬后,阴差阳错也成了 " 半尸 ",因为男主目击了他杀死校长的过程,所以一心要杀死他,毁灭罪证。
但因为男主有主角光环,死对头屡战屡败,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屡败屡战。
一次……
两次……
三次……
不断失败的死对头,始终心志坚定、拼尽全力,绝不会被困难打到。
他就像《僵尸校园》里的西西弗斯,明知道石头最后还是会落到谷底,却还是咬紧牙关坚定地将石头一次次推上顶部。
这么励志的人设、热血的故事……搞到我看着看着,都忍不住燃起来了。
到底谁才是主角啊喂!
死对头拼到这个份上,真的只为了毁灭罪证吗?
世界都要毁灭了。罪证还有什么意义?
死对头之所以如此执着,为的,纯因为男主瞧不起他,说他就是一个混混小喽啰。
是了。一个本就卑劣的校霸跟班,成了半尸,以为自己能够称王称霸,结果还被男主瞧不起。
这种因为过度自尊产生的恶毒,才是立得住的 " 人性 " 反面。
瞧瞧。主角团只知道立人设,搞假 " 爱 ",相反,一般被面谱化处理的反派,却有血有肉,让 " 人性 " 显露本真。
《僵尸校园》这种本末倒置,直接摧毁了他们成为一部佳作的全部可能。
归根究底就是一句话——
《僵尸校园》是拿观众当傻子。
主角团之所以全部在立人设,目标就是输出一个个浓缩的情绪炮弹:
大条道理的仁师、牺牲自己的慈父、爱到难舍难分的人尸恋。
全部都是套路到极致的桥段设计,目的不是讲好故事、写好人物,而是一击打中观众的泪点——
感动,都给老子感动;
哭,都给老子哭。
这种不讲逻辑只讲情绪的下三滥招数,实在是韩剧言情的惯用伎俩,现在硬生生地照搬到丧尸剧里头,自然不灵了。
你拿观众当傻子,观众给你一棒子。
最好的例子,要数最近刚刚在全球范围大扑街的超级 IP《黑客帝国 4》。
连如此影史经典的续集,一样会因为拿观众当傻子惨遭滑铁卢,何况《僵尸校园》?
被誉为编剧圣经,出自罗伯特 · 麦基之手的《故事》里,就谈到人物塑造的最基本原则:
你要给人物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让他翻越过一道又一道的墙,最终成功或失败。
女政客和死对头之所以可信,正因如此。他们一个想摆弄政治,一个想杀掉自己的眼中钉,并持之以恒地为这个目标行动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他们都是恶人,但恶得讲基本法。
反观主角团,他们一大堆迷惑行为,会让你搞不清楚,他们的目标到底是生存,还是谈一场末日下的浪漫虐恋。
你会难以理解,女班长为什么要当事后诸葛亮,她是不是不拿老铁当同学?
你会难以理解,班草为什么一开始还将自己和变成半尸的女班长绑在一起,借此作为担保。
后头非但完全忘记了这件事,甚至还主动帮她掩饰,他是不是已经不在乎其他同学的性命了?
人物的行为和逻辑,撕裂了。
有人说过,影视的本质,就是算计。
此话不假。
但算计的,是剧本怎么更精妙,人物怎样更立体,而不是算计着观众的笑点泪点,让角色做一些违背逻辑的事情,去戳观众的眼球和咯吱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