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0 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项目进入金牌争夺战。日本名将羽生结弦两跳失误,总分 283.21 分,位列第四,最终无缘奥运三连冠。结束后,他向观众鞠躬,滑至场边,双手抚摸冰面,短暂地捂住了自己的脸。
2 月 6 日,北京冬奥会开幕第三天,羽生结弦抵达北京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作为 66 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滑选手,羽生结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大众对于花样滑冰的印象之一。
北京冬奥会 图片来源 比赛视频截图
对运动员而言,这是无上的荣耀,但同样意味着要承受成倍的期待和压力。能否实现奥运会三连冠以及挑战完成史无前例的阿克塞尔四周跳(又称 "4A"),让这位花滑超级明星再次成为焦点。
19 岁成为亚洲首位花滑奥运男单冠军,随后又进阶为花滑史上包揽国际大赛男单金牌的超级全满贯第一人。
羽生结弦是一个热爱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和他一样的人。但聚光灯是有限的,并非所有人都能被看见。羽生结弦是有天赋且幸运的那一个。经由他的故事,我们可以一窥当天赋、努力和热爱汇集在一个人身上时,会呈现出何种模样。以及,一位伟大运动员所能够传递的关于超越、理解和团结的力量。
仙台和多伦多,一代花滑之王的成长
今年 27 岁的羽生结弦(以下简称 " 羽生 ")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父亲为其取名 " 结弦 ",一是对应他的射手星座,二是希望他的人生能像弓弦一样张弛有度,在紧绷的时候能拥有面对生活的坦然态度。
两岁时,羽生被诊断患有哮喘。为了增强体质,4 岁时他开始与姐姐一起在仙台冰场学习滑冰。面对重复枯燥的练习,幼时的羽生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显得没有耐心。但在看到姐姐努力练习的样子后,他开始变得专注,并在随后将有着 " 冰王子 " 美誉的俄罗斯花滑名将叶甫根尼 · 普鲁申科视作偶像。
2004 年,羽生家乡的仙台冰场因为经营困难被迫关闭,彼时他上小学四年级,刚拿到全日本初级花样滑冰锦标赛 B 组金牌不久。失去训练场地后,羽生的成绩开始下滑,2005 年 B 组第二名,2006 年 A 组第三名。他在自传《苍炎》中说道:" 好不容易在 B 组拿了冠军,但那之后却完全没长进,那段时间大概是最艰难的时刻了。"
也就在那时,羽生开始觉得原本无比讨厌的训练变得无比重要。" 当我无法随心所欲地练习时,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滑冰了。"
2006 年,荒川静香在都灵冬奥会为日本乃至亚洲赢得了第一枚奥运会花样滑冰金牌。或许是受此影响,仙台冰场在 2007 年重新开业。冰场的失而复得让羽生加倍投入地训练,学会了所有种类的三周跳。同年,他以特别参赛选手参加全日本青少年锦标赛获得第三名,一代花滑之王开始长成。
羽生结弦儿时学习滑冰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 9.0 级特大地震,羽生家乡所在的仙台市受灾严重。地震发生时,他还在冰场训练,穿着冰鞋跑出冰场。地震后,羽生同家人待在避难所,滑冰似乎成为了遥远的奢望。
对当时 16 岁的羽生而言,在目睹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和同胞伤痛后,滑冰的意义变得模糊。" 我真的想过不再滑冰,就做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过普通的生活。因为光是生活就很不容易了。" 音乐给了羽生额外的支持,他很喜欢日本组合 Hi-Fi CAMP 的《R》,歌词中写道," 我能做到的事情,其他人一定也可以,那我应该做什么才对?如果什么都不做好像也不对,那就从可以做到的开始吧 "。
羽生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继续滑冰,但冰场在地震中受损,于是他在 5 个月休赛期内参加了近 60 场商业冰演。羽生将冰演视作比赛,在其中完成了新赛季节目的编排。2012 年尼斯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17 岁零 3 个月的羽生结弦首次参加世锦赛,获得铜牌,一战成名。
赞誉随之而来。但羽生还未真正走出地震的影响,对于如何审视自己的角色也显得迷惘。"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受灾者还是花滑运动员。虽然没有明确答案,但作为一名花滑运动员,我被太多人支持着。" 更清晰的信念开始形成,那就是努力成为大家所期待的羽生结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