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光影的氛围。
镜头掠过时尚工作室。
底层,是设计师和裁缝热情地工作;中层,是沐浴在阳光下,模特高挑的肉体;而最顶层,则是品牌拥有者们,漫不经心的自我陶醉。
寥寥几个画面——
充分体现出时尚行业里,同时充斥着梦想与激情,虚荣与扭曲的一体两面。
还有色彩的机锋。
丈夫、妻子、" 小三 "。
共处一片洁白的雪场,丈夫与小三眉来眼去,两人默契地身着全白雪服。
此时原配闯入。
一身鲜亮的红。
这抹红此后代替女主,时常如警示般出现在画面里:
丈夫的雪橇,二人出轨时显眼的红色沙发 ……
当然,缺点也明显。
或许因为题材限制,电影的故事线就像一次家族回顾简介,众多人物匆匆出场离场,却没有留下一个足够丰富的 " 人 "。
保罗蠢得如同傻白甜,叔叔奥尔多自私到一无所有,丢弃亲情、事业。
曾将古驰挽救于水火的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汤姆 · 福特。
现实中的汤姆 · 福特,作为曾亲历这段历史,并和剧中人物有过真实经历的人,就直接表达了剧中人物塑造的滑稽感。
△ 汤姆 · 福特观看《古驰之家》时大笑
唯二的人物刻画,放在男女主身上。
但男主的改变几乎隐匿在每一次转场,没有任何剧情交代,心甘情愿地接受女主谋略,某一刻突然就主动充当恶人。
当你以为他事业心崛起,拍杂志,积极推动品牌革新。
下一刻又告诉你,他只是觉醒了浪荡废物人设。
家族悲剧的跌宕,从人设崩塌的那一刻,就转为激不起任何悲喜的作死报应。
" 我不想把它拍成一部惊悚剧,因为它不是 "。
导演对《好莱坞头条》说," 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种讽刺。"
讽刺什么?
虚荣。
——那太小儿科了。
事实上,雷老爷子在电影结局还是藏了一手。
以他最擅长的隐喻。
那是 Sir 认为全片最精妙的镜头:
饭桌上,巴林投资者联合家族律师德 - 索勒设局,准备踢开男主,古驰家族最后一个掌门人。
" 鸿门宴 " 的主菜,是牛肉。
不是普通的牛肉,而是入口即化的牛肉,从意大利空运过来的牛肉。
最重要——
这牛肉,与古驰家族创始人用以制作皮包的牛,产自同一个地方。
此刻餐桌上 " 待宰的肉 ",不仅是男主一个,更是将 " 古驰 " 这一时尚传奇建立起来的整个 " 古驰家族 "。
何其讽刺?
但导演最终想讽刺的,还不是那些名利的聒噪,人心的诡谲。
而是命运。
这不仅关于某个家族,某个品牌。
更指向这食物链里的所有人——
如果说古驰的离席,代表着一个传奇家族的沉没。
那么对剩下所有自诩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
那 " 吃人 " 的流水席。
才刚刚开启轮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