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装》秒杀这些剧集,拿得出手的优势在于:
第一、时尚从业者也是要下地干活儿的,不是花架子。
乔治跳楼当天,是杂志下印厂的 deadline ,《盛装》乱作一团。
作为唯一 " 能扛事儿 " 的人,陈开怡不容有失。
就连接受警察问话,都是审稿、工作、定封面 …… 穿插进行的。
外界对做媒体的人,总有一种误解,觉得不过就是见见明星、跑跑场子的交际花。
但在《盛装》里,大家是真的有在开选题会、报选题的。
没有可读性的选题、审美不及格的封面,会直接被主编 pass 。
没有拿得出手的硬货,不管你是金牌设计师,还是当红摄影师,都会处于鄙视链底端。
你如果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就连空降主编都会高看两眼。
肖红雪一上来,就叫出了编辑们的名字,逐个说出代表作。
第二、抓住了特殊的时间节点,媒体特殊的命运浮沉。
《盛装》的时空背景是:2016 年。
当时是《盛装》创刊 8 年,时尚盛典举办在即,外人看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好时代。
只有杂志社内部的人知道,纸媒已经江河日下,蛋糕越来越小。
所以乔治之死,新老主编交接,只是迫使《盛装》转型的最后一根稻草。
杂志社内斗的背后,是新媒体强势崛起、传统媒体不得不让位。
而国内时尚杂志的诞生,恰好就是千禧年后,并且在之后的 10 年间达到鼎盛。
2001 年 11 月,《中国时装》在内地创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时尚芭莎》的前身。
有了杂志做阵地,加上苏芒和她的人脉,才有了明星们打破头也要上的 " 芭莎明星慈善夜 "。
陈开怡的业绩,同样来自于,效力《盛装》8 年,一手促成了时尚盛典。
她在公司待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办公室,就是杂志陈列室。
每个做过媒体的人,都能秒懂那种 " 每一张封面,都像是自己的一枚勋章 " 的职业骄傲。
2014 年,自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成为一艘灯火通明、但即将沉没的大船。
如果还是抱着旧的思维,只懂内容,不会运营,必定无力回天、被时代抛弃。
连书报亭老板都不卖杂志,要转型去卖鸡蛋灌饼了,还让小编扫码加群。
《盛装》的剧情、时间设定,跟现实完全对得上。
第三、从《盛装》中,可以学到干货。
站在实习生李娜 ( 宋祖儿 饰 ) 的视角,刚入职就遇到各种兵荒马乱。
品牌的英文名都读不出来,被当众群嘲。
把价值六位数的大牌古董级时装洗坏,被时装编辑怒斥:把你卖了都赔不起。
还被传跟内容部总监严凯 " 有一腿 "。
整个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能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经得起资深老编们肆无忌惮的挑剔,才能快速成长。
因为骂得成,她就是《盛装》未来的一把好刀;骂不成,跟她同等条件、甚至出身、家世更优越的实习生,市场上比比皆是。
一口气买 6 本过刊回家温习、天天早起背品牌名字——只是实习生而已,都主动 " 卷 " 成这样了," 老人 " 们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