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仔细想想,这恰恰是 " 黄子韬牌真性情 " 的内核。
2
还是这次直播,欢迎欣赏新鲜出炉的 " 韬言韬语 ":
" 我又不是一罪犯,我又不是被拷进去了。"
任谁看,都是一个纯纯内涵的大动作。
而这已经是他和某位不可说的第几次反目呢?
当年黄子韬把对方当成自己成长的目标,不敢洗澡还要叫人陪着。
等到人家第一个退团,黄子韬像打了鸡血一样开火,嘲讽前队友。
再后来,黄子韬也解约回国了。
事后,他几次为原来的言论道歉,说自己是迫不得已,感觉被信任的哥哥背叛。因爱生恨的解释,只得到对方一个白眼的回应。
直到 19 年,两人才冰释前嫌。
一个跨年晚会的世纪大拥抱,让黄子韬叫回了 " 亲爱的哥哥 ",又疑似内涵了一把 " 三缺艺 "。
如今在直播撂下这话,他再一次将过去的兄弟情抹净。
毫无疑问,黄子韬是一个 " 自我 " 的人。
从积极方面来看,是自信,有态度,直言直语,正义感爆棚。
他会为遭遇职场 PUA 的 yamy 仗义发声,会在行为被曲解时让营销号 " 滚远点 ",在这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年代,嘴巴还是像机关枪一样突突个不停。
但自我不加以限制,持续膨胀的结果是丧失边界感。
当粉丝不满工作室的返图质量,黄子韬表示会彻底取缔这些 " 活动前摆拍发图的仪式 ",还强调自己从来没有听过粉丝的意见。
偏偏,当年正火的时候,他可各种号召粉丝给自己出力干活,还不忘写小作文将这一饭圈行为 " 上价值 "。
这种双标,无外乎是 " 以自我意志为转移 "。
靠粉丝吃饭就哄着,自己当老板赚到钱了就可以割席。
而这种 " 自我 " 缺少足够的底蕴支撑,表现在情绪上,又成就了坐过山车的失控感。
黄子韬担当过几任选秀导师,标准大多反复摇摆。
当选手对比赛输赢提出异议,本从专业层面谈标准,他讲赛制本该如此残酷。
赛跑抢歌环节有选手摔跤,其他人都在为各自队伍的机会而努力,他又责怪大家做人不过关," 做个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
在选手没有勇气主动上台 battle 时,不问问她们的怯懦是为了什么,分明适用 " 善良助人 " 的准则,却暴言 " 能行就行,不行就走 "。
浓烈的情感让大众能感受到他的 " 人味儿 ",但从情绪的裂缝中看去,年近三十的他内心还住着个巨婴。
或许,多少和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有关。
互为映照的鹿晗,恰恰相反。
身处异乡,鹿晗会反过来安慰小 3 岁的黄子韬,教他如何宣泄负面情绪:
" 当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会明白我今天说的东西,你再大几岁,很多东西真的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