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乘地铁,往返通勤四小时,注定早出晚归。
下班回到家,她和老公相对无言,各自捧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是不爱了,是累了。
他们也很怕突兀的话语凝滞在空气里,说不如不说。
伴侣相处的方式并不存在一种固定模板。
随着两人身份发生转变,加诸于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多,要如何平衡生活的重心也许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课题。
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为人子女。
当一个人走出家门、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活,就意味着他 / 她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而关于代际关系,周雨彤有作为子女的立场,也成功塑造过离家奋斗的北漂形象。
传统家长总有一些共同点,怕儿女在外吃苦。
可是,怕怎么办?
" 务实派 " 父母认为,大城市站不稳脚跟,还不如回家乡谋一份职业。
黄河山的父母都是老师,希望儿子也能教书育人,朝九晚五,贵在稳定。
清华高材生在北京搞元宇宙?
父亲听不懂,只觉得是不务正业。
黄河山也不是非要拗着父母,其实培训机构去过,老师也当过。
可兜兜转转,他心里总还有些想做未做的事,总不能匆匆搁浅。
父亲寡言,倒也在节目中表态支持。
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持,代际关系的更迭需要更多沟通和理解,父亲松口一定是因为爱。
绿绿是个 24 岁的游戏策划,第一次把母亲迎到北京。
看着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母亲只聊三言两语就抹起眼泪。
为啥?因为怕孩子缺衣少食。
电视剧里的北漂住地下室、吃泡面,她总觉得绿绿也逃不过这宿命。
所以,当妈的心疼是真,能力有限、帮不上忙也是真。
绿绿妈看过《我在他乡挺好的》,联想到女儿,难保不对号入座。
其实,漂泊的日子并不像母亲臆想那般艰涩。
让绿绿最委屈的,是父母重男轻女。
三个孩子,绿绿作为长女,好吃好穿要紧着弟弟妹妹,妹妹则紧着弟弟。
绿绿妈说,没有父母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可,这点点滴滴渗入成长缝隙的苦楚一直被绿绿记在心里。
她没指望父母感知这份疼痛,只是这份疼痛真实地穿刺了她的人生。
育儿博主刮刮油,从小获得的父爱深沉而严厉,察觉自己的成长历程缺少一些适时的赞扬,所以摸索出一套对子女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成年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不重视孩子的痛苦。
当众数落孩子,自己不觉得如何,殊不知已经孩子的世界可能天塌地陷。
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也会遭遇难于逾越的沟壑,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一个孩子是苛刻的。
后来,刮刮油的父亲自省,承认自己羞于表达赞赏。
老一辈的父母习惯了含而不露,尽管以子女为荣,却难以说出口。
" 我实际上很满意你。" 父亲如是说着。
刮刮油感慨,这是他三十岁以后才知道的。
围绕亲密关系与代际关系的两期内容,破局的方式更多在沟通。
而周迅和阿雅组合在一起看人世百态的感觉,其实很妙。
前者不负周公子盛名,出尘绝世又不失可爱,曾在第一季说:自己去年才懂事;
后者不愧为热场小能手,这一季逗绿绿妈开心,告诉她:在北京看上哪块地和我说,我就带你去那块地踏一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