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在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夺冠,成为中国第一个雪上项目的冬奥会冠军。图源:体育圈人
作为已经 4 次出战奥运会的老将,徐梦桃不想在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中,再次以遗憾收场。
所以,她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奋力一搏,是为自己而战,也是为 " 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 " 而战。
而如今的结果,可以说是 31 岁的她苦等 20 年,最终等来的最理想的结尾。
范可新:" 苦孩子 " 的逆袭
" 苦尽甘来 ",是所有运动员最期盼的结果,于徐梦桃如此,于速滑运动员范可新更是如此。
2 月 6 日,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 2000 米接力决赛中,范可新与队友成功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斩获首金。
图源:@央视新闻
在 2 月 13 日结束的短道速滑女子 3000 米接力赛上,范可新再次与团队争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范可新在镜头面前终于忍不住激动地表示:" 这个金牌,我等了 12 年。"
12 年,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意味着大半个体育生涯。
而这块金牌的来之不易,和背后所走过的艰辛,想必没有人比范可新更为清楚。
10 岁才开始学习滑冰的范可新,和很多把体育当成自身爱好的运动员不同。
她成为速滑选手的原因只有一个:为家庭分担生活压力。
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做生意又赔了钱,小时候的范可新日子过得并不算安好。
一家四口只能蜗居在一间租来的不足 7 平米的小铁皮房里,父母依靠着一家修鞋铺勉强支撑着全家人的生活。
父母原先想着给她报个舞蹈班,但一看到报名费要 150 元,范可新死活不愿意去。
后来听说学滑雪不仅不用学费,拿了冠军还能有奖金,范可新二话没说就报了名。
或许是生活条件所致,范可新从小便比同龄人更能吃苦。
在训练时,她总是比别人来得早,却比别的孩子离开得晚,目的就是为了多跑几圈。
每天训练后,母亲在为她换衣服时,总能看到她身上被磕得青紫,脚上的伤有的结了厚厚的疤,有的还在化脓。
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和长期的营养不良,15 岁的范可新患上严重的青春期缺铁性贫血,差点断送训练机会。
然而这些辛苦,她从来不会主动告知,因为她知道父母为了自己,已经付出了太多。
在国家队的 12 年时间里,范可新说,每天训练都是拼的状态,下冰的时候嗓子里面都是带血。
终于,在 2011 年的英国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中,范可新一举拿下了两个世界冠军。
那之后,她参加过八次世锦赛,获得了五次世界冠军,但当她站到奥运赛场时,一切却变得不那么顺利。
在 2014 年的索契冬奥会上,范可新被视为那届奥运会最有力的夺金者,然而在一开场便因意外摔倒,无缘决赛。
在后来的女子 1000 米决赛上,她拼尽全力,终于摘得一枚银牌,但却被判接棒失误,最后银牌也被残忍取消。
在蛰伏四年后的平昌冬奥会,类似的噩梦却再一次无情地在她身上上演。
先是在 500 米短道速滑中被判 " 开场犯规 ",后又在 3000 米接力时,被判干扰韩国队友,所有成绩被取消。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的 " 失误 " 明明就是误判,但最后还是无能为力。
在接受采访时,范可新全程不敢面对记者,强忍着眼里的泪水说:" 全力以赴了,但还是很想拿块奥运金牌。"
两届奥运,均被不公平取消成绩,这对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最无法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