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外冷内暖是曲书记的人设,作为摸爬滚打到这个地位的大领导,她不至于不懂收拢人心。
就算是年代剧使然,她的表现,也跟同剧干部姚立松的差距明显。
张凯丽的表演,如果放在剧场中,配合台步与灯光,还是有些味道的,但在镜头里就不合时宜。
02 好女人刘慧芳
1990 有部年度大爆剧《渴望》,它制造了多个神话。
播出期间无人不看,收视率达到了恐怖的 98%,语文课本用万人空巷为《渴望》造句,小朋友写作文称要做女主角刘慧芳那样的大好人,监制郑晓龙说社会犯罪率都下降了,公安局还给剧组开过庆功会。
此剧一出,顺利让全国观众,都沉迷于刘慧芳的情感纠葛,也让张凯丽红遍大江南北。
" 举国皆哀刘慧芳 ",初代白玫瑰在观众期待中走上神坛,她集合着人们对好女人的所有期待,身上必须裹着重重枷锁过日子。
刘慧芳温柔善良,是个标准的好女人,她领养了女儿小芳,甚至不惜为此失去高考资格,十年来无私照顾男主一家,不求一丁点回报,即使生活坎坷,碰上所有倒霉事儿,也照旧是真善美的化身。
人间圣母、国民媳妇,张凯丽演艺生涯的两个金字招牌,让她背负到了现在,张凯丽一直囿于 " 好 " 字当中。
她先是好女人,后是好妈妈,即使看似刻薄,也肯定另有原因。
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女演员,都难以忍受这种略显单调的演艺模式。张凯丽恰恰相反,也许是她深受刘慧芳的影响。
当年,张凯丽凭借《渴望》,获得金鹰奖最佳女主角,以及 1992 年全国电视十佳演员之首。
一夜爆红之际,她在剧组认识了作家男友张建全,尽管他不帅、没钱,但人十分乐观,恰好弥补了张凯丽性格中悲剧性的一面。
即使多年后上综艺,她还会说,自己不开心时,丈夫会倒立逗她。
年轻的张凯丽,在经纪人 " 你是不是疯了 " 的劝阻下,仍旧为爱放弃演艺事业,离开北京到深圳打拼,甚至一度迁移了北京户口。
她认为就算身在深圳,只要有戏都可以演,可这只是最美好的想法。
由于通讯不发达,旁人都以为她结婚退圈,后续几次试图发展事业都因为意外失败。
1996 年张凯丽结婚,在积蓄越来越少时,她想过复出,但因为女儿张可盈的出生,只能在家相夫教子。
当女儿逐渐长大,张凯丽刚打消顾虑,母亲却身患尿毒症,婆婆膝盖也长了骨刺,她只能在北京照顾两位老人。
90 年代,是国产影视的第二个高峰,冯小刚张艺谋等名导崭露峥嵘,巩俐周迅宁静等特色演员,也在影视中留下了最辉煌的战绩。
张凯丽在 91 年到 98 年没怎么演过戏,或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最宝贵的机会。
她刚好与这个高峰擦肩而过。
03 出走江湖多年,归来已非年少
时隔十年之后,她从影视一线明星的位置,逐渐退步到话剧舞台上。
2001 年,张凯丽 39 岁,开始与妈角结缘。
她在话剧《纪念碑》里,是一位寻找女儿的妈妈,备受战乱之苦,在寻找包括女儿在内的 23 名被奸杀少女遗体的过程中,意外救下被处死的敌方士兵。
张凯丽饰演的复仇母亲,还未出名的段奕宏跟她演对手戏,她凭借这一角色,拿到了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演员最遗憾的事情,估计是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可使,张凯丽得奖之后,也有这种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