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反转,应该要有扎实的铺垫,才能让故事顺滑,让意义明确,最终击中人心。
《若》的处理太突兀了,纯属车祸。
贾玲懵了。
高手如沈腾,含蓄地点出了问题。
比如,大碗娱乐有个关于咸鱼治疗的小品。
设定就很离奇,人如果没有梦想,就会变成咸鱼。
不是说说而已。
是真的变。
故事离了地,笑料也很虚浮。
有的台词,想抖机灵,但导致设定前后矛盾。
有的台词,拿烂大街的流行语当笑料。
最后,在许君聪费力的演出下,才算将气氛带活了一点。
再比如,辽宁民间艺术团的作品《陪伴》。
前一半还不错,男主是情感陪护员,女主一直下他的单。
后来,男主又接了隔壁大爷的单。
阴差阳错下,他需要找个女人扮演自己的老婆。
这个小品用的手法是,通过不断的误会制造笑料。
效果挺不错。
可随后,又有反转——
男主因为大爷出了车祸,脑子坏了,失忆,女主每天陪伴他做情感医疗的游戏,不离不弃。
孩子 我早把他当我亲儿子了
爸
得,典型的喜头悲尾。
讲真,这种套路派爷实在是免疫了,甚至有些厌烦。
用陈佩斯的话说就是:" 这是喜剧技术不够好才使的招。"
从《老友季》,能看出当下喜剧人的某些困境——
老将不想再频繁走上舞台,新人又无力扛起大旗。
那,出路在哪?
03
喜剧人的未来
新人该怎么出头?
曾经的《欢乐喜剧人》给过正确的示范,比如开心麻花的策略,让最有人气的沈腾带艾伦、魏翔。
在《欢乐喜剧人》里,艾伦的戏路丝毫不弱于沈腾,他不止会演傻子,还有小学生、正直官员、艺考生沈腾的监考父亲 ……
都演绎得相当生动。
再比如魏翔,塑造的角色更加出圈,有面目狰狞的大兵,有婀娜多姿的小青。
像艾伦与魏翔,他们都有了不凡的表演实力,缺的是舞台和表现的机会。
他们能在喜剧方面占据一席之地,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有前辈带领,自然事半功倍。
另一种方式,则要全凭能力厮杀。
举个例子。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对大众来说,其中的选手大都是彻彻底底的、名不见经传的新人。
怎么办?
用作品说话。
来看派爷最喜欢的组合," 大宇治水 "。
他们擅长用拟人化的方式,写互联网时代的众生百态。
比如《时间都去哪儿了》。
孙天宇实力 cos 抖音掀起风潮的 " 蓝色战衣 " 热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