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周志刚与周蓉矛盾的化解,尚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连结在。
那对于儿媳妇郑娟,从强硬反对到诚心接纳,则是他内心善意的体现。
用最霸道的语气,说最痛快的话。
从父亲的角度来看,郑娟寡妇的身份,定会惹出些口舌是非,当然不是最佳的儿媳妇人选。
但《人世间》难得的,是展现了一个人脱离了父亲这层社会身份后,人性中存留的真与善。
去贵州找周蓉时,周志刚遇到一个卖狗的小女孩。
考虑到赶路不便,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买走了那只险些被遗弃的小狗。
对待小狗,尚有难以弃之不顾的怜悯和同情心。
这份细腻与共情,必也影响到他看待他人的方式与态度。
周志刚和郑娟第一次见面时,开口前,他先留意到郑娟提着水桶的手。
坐下谈话时,周志刚更清楚地观察到,郑娟的一双手干裂粗黑、长满老茧。
眼神里流露出震惊、愧疚和心疼,郑娟的辛劳与不易,诱发了他的恻隐之心,显现出温情的底色。
周志刚是中国式父亲,又远不止此。
嘴有多硬,心就有多细软。
强硬只是表象,是他为人处事一贯的态度。
而骨子里流淌的温柔,在内是对家的守望,在外则是对人性的悲悯。
当内在的温软一点一点戳破强硬的外在,渗透出的,就不再是空有掌控欲的腐朽爹味。
母亲
周志刚是以自己的柔,克自己的刚。
李素华,则是在中国式慈母的外壳下,保留自己的 " 真 "。
李素华对孩子的慈爱,投射出万千普通母亲的影子——
冬天织毛衣毛裤、吃饭前催你洗手、出门总怕你钱不够花 ……
甚至,因为想念离家出走的女儿周蓉,每年都给她织一件红毛衣。
我们常歌颂母爱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种无声奉献被赞颂多了," 慈 " 也就成了母亲身上最显眼的标签。
但,不是只有 " 慈 " 才能打动人。
李素华有着其他母亲形象所没有的特点:可爱。
她这个旧式家庭的母亲,没那么无所不能,也不是毫无缺点。
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痛点,就是不识字。
一大早心血来潮想写个信,还得把儿子从被窝里揪起来代笔。
对于不识字这一点,家人视作平常,她却颇为敏感。
儿子一句漫不经心的 " 无可奉告 ",文绉绉的四个字就能惹怒她,把孩子一顿收拾。
这当然不是无能狂怒,而是自尊心受到威胁的本能反应。
在那个信息媒介不甚发达的时代,维系情感交流,只能靠写信和拍电报。
因此,不识字的母亲,叫上话密还嘴贫的儿子帮忙写信和读信,也成了留守家中的母子逗趣日常。
母亲虽然不识字,可生活经历却给了她一定的生存智慧与机敏。
有一次,周秉昆擅自辞去国家分配的稳定工作,偷偷托了远在兵团的哥哥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