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群基本确定下来后,节目组又发现几人皆来自南方,缺点"阳刚"之气。恰好团队里有个河北人,向张一蓓力荐田源。
那时田源在河北台主持《自娱自乐》,还演了一个叫《快乐农家院》的情景剧,被称作河北农民心中的第一偶像。节目组邀请他来,填补了北方观众的缺口。
初代天天兄弟里,田源跟汪涵一样老成持重,他有着北方人憨厚敦实的特点,也是天天兄弟中唯一一个结了婚的。
就这样几个人搭档起来,"中国第一支男子偶像主持天团"正式成形。
《天天向上》最开始策划,就不是抱着追求高收视去的。
"天天"跟《快乐大本营》"娱乐至上"的导向不同,它定位精准:传承中华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启迪教育观众。
节目分为歌舞、访谈、情形戏三段式,空气欢畅轻松诙谐,并有专门搞笑的环节诠释现代礼仪。
2008年开播第一期,"天天兄弟"们穿着粉红外套、白衬衫嘻嘻哈哈地登上台。花式打招呼后,汪涵认真地介绍了各位主持人的见面礼,欧弟的"抱拳礼",田源的"握手礼",俞灏明的"单膝下跪"和矢野浩二的"日式鞠躬"。在娱乐中传播了中华礼仪,台下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接下来几期,节目组策划过国宝文物专题、美女地理专题,名校风云专题,还请来过微软程序员分享日常,力图把专业知识通俗化。娱乐脱口秀的展现形式在当时十分新鲜,再加上开场舞、歌唱、情景表演等节目,《天天向上》在观众心中呼声很高。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加上"天天兄弟"的精彩发挥,《天天向上》开播即巅峰,收视率一路飙升,长期位列全国同时段前三,跟"快本"联手称霸湖南卫视。
那年《新周刊》把《天天向上》评为"2008年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娱乐秀",金鹰奖还把"优秀文艺节目奖"颁给了它。
图源:《天天向上》
节目火了,收益也越来越高。早在2011年湖南卫视黄金广告资源招标会上,底价6760万元的《天天向上》就以1亿3千万的冠名费夺得标王,后期广告冠名费更是达到了2.5个亿。
几个主持人也随之红遍全国,被称"内地综艺主持天团"。
在台上,汪涵是"天天兄弟"的绝对核心,永远站在最中间。节目里他负责掌控节奏,给其他人"抛梗"。节目开播第二年,汪涵就当上了湖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成了湖南卫视的"台柱子"。
除了汪涵,能力最强,最能调动气氛的是欧弟。他负责接梗汪涵,顺便插科打诨。一开始搭档汪涵,欧弟压力很大,他说:"港台主持人抛出来,往往只需要想三个梗就可以了,然而大陆的(汪涵)需要想出来五个梗,从中再挑一个合法的,不色的,能上星的才行。"
节目里他全心投入,面子什么的从来都不考虑,有次杨丽萍参加完节目禁不住说:"能看出来,欧弟很有创造性。"张一蓓评价说:"优秀,就是太优秀了,当时内地的年轻一代主持人里,综合素质没有比欧弟更好的。"
因为欧弟的努力和优秀表现,芒果卫视开始有意捧他,汪涵也提拔他,每期节目开头都会重点介绍,欧弟还敢以"皮肤黑""年龄大"来怼汪涵。
欧弟在节目上抛梗接梗,金句不断,节目开播之后,很多影视、广告资源找上门来,代言接到手软。
其他"天天兄弟"混得也越来越好。俞灏明出演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凭借端木磊一角火遍全国;钱枫继续出演《湘江北去》里的"萧子升";矢野浩二在谢晋导演的话剧《清凉寺钟声》里演了主角,还获得了《环球时报》评选的"2010全球最优秀的外国艺人奖"。
《天天向上》让"天天兄弟"们影视综遍地开花。
作为2008年湖南卫视的重点主推节目,上档之前,湖南卫视做了一系列宣传计划,还打造了三期宣传预热节目——《天天向上前传》。
在"天天向上一班",汪涵是传奇学长,何炅、郭冬临担任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其他"天天兄弟"都是学生。他们在博学多识的老师带领下一起在"半山书院"学习中华礼仪,成语故事,还有钢琴和小提琴课。
那个时候"天天兄弟"们斗志昂扬,汪涵台前幕后,好几个节目轮流跑,累了就睡在车上,有时连着几天不休息录制节目,只为呈现最好的节目现场。而"天天兄弟"们在"半山学院"里念书学习的认真模样,也深深感染着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