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不仅没有得到周蓉的体恤,反而产生了厌恶情绪,周蓉随口一句 " 庸俗 ",摧毁了诗人的自尊心,同时也将周蓉这个角色吊到了云端。
因为在《人世间》这样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像周蓉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女性略显格格不入,这也是观众认为周蓉这个角色不讨喜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由于群像戏剧本空间的限制,我们看到的周蓉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物形象,这也是这部剧的导演、编剧、原著心中的意难平。
做演员有时候就像做医生,要对症下药,此 " 症 " 即角色,通过有限的剧情来填充人物。于是宋佳开出了一剂药方—— 在有限空间里的一些戏,情感浓度比平常的戏要高。
于是便有了人戏合一的宋佳,在剧里被吐槽,又被延伸到现实里。
不过桃认为,周蓉这一角不拉胯。
美好的角色千篇一律,但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像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女性角色,可比千篇一律的傻白甜大女主要立体、有意思多了,日后反倒是希望宋佳能够多接一些打破自我的角色。
宋佳,这个出道很多年不温不火却不乏死忠粉的女演员,从万人追捧的小花到被人诟病的女文青,似乎仅用了一部剧。
但宋佳却不在乎外界的声音,她反而更痴迷于对角色本身的探讨,并对角色有着很清醒的认知。宋佳从未因为周蓉是她所饰演的角色为其辩解过一分一毫,她反倒认为 " 悲惨跌宕 " 就该是周蓉的宿命。
这就是演员入角色,却始终与角色保持着一种疏离感。在作品中,你就是角色本体,当跳脱出这部剧时,能够清醒冷静地以第三方的视角来审视角色,这就是演员收放自如的能力,这也炼成了演员面对外界舆论时强大的外壳。
纵观整个演艺圈,有不少因演了不讨喜角色而被诟病的女演员,但她们没有因此被淹没在观众声讨的洪流里,而是找到一条讨巧的与观众沟通的方式。
吴越就曾出演过《我的前半生》里手段高明的小三凌玲。作为小三,她温柔大方善解人意,在感情面前能屈能伸。因为吴越的表演太有代入感,让观众分不清楚现实与戏剧,甚至因为吴越演技过于真切,被骂上了热搜,但不可否认," 小三凌玲 " 让她一战成名。
吴越后续还是凭借多类型的角色打破了观众的固有认知。在《扫黑风暴》里,她是个矛盾角儿,她既是代表光明与正义的公安局副局长,也是袒护杀人犯儿子的反派母亲,亦正亦邪的角色同样富有争议,但观众还是愿意盖章她的演技。
再到《爱情神话》里的洒脱前妻蓓蓓,她操着一口沪上话说出 " 我只是犯了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 ",这有腔有调的渣女发言刺中了多少男人的心,这似乎也打破了当年 " 渣女凌玲 " 的窘境。
就算是演出轨渣女,吴越也能演出多种版本、多种味道,看来不讨喜的角色本身不是原罪,归根结底是演员如何去处理,去演绎。事实上,观众更愿意去接受一位令反面角色活灵活现的好演员而非一个不咸不淡的反面角色。倘若演员不能把角色诠释到位,塑造不出一个不讨喜的角色,那便是对作品的折损。
如果说有些中青代演员是因为年龄、外在条件所限制,不得不演一些 " 婆婆妈妈 " 的不讨喜角色来活跃在大众视野,那么名气稍弱的年轻演员愿意放下包袱来演不讨喜的角色,则是一种迅速让观众认识她的方法,是一种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