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从不否认,自己就是喜欢钱。
最终这种 " 赚钱不能停 " 的心态加上他苦于无法想出更有创意桥段的焦虑,令他不得不一再翻拍自己的大 IP,作品口碑也受到影响,这是另话了。
另一种演员,是对 " 做喜剧 " 这件事特别热爱。
像贾玲,毕业时得到了两个节目的邀请,一是央视的王牌节目,另一个是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她选择了相声,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但做了相声她才发现特别难,女相声演员在逗笑观众方面非常不占优势。她觉得,有时很多场相声表演看下来,观众能记住的只有一句台词。
所以有段时间她也陷入了焦虑。因为她喜欢相声,想给大家看好笑的作品,可当她和白凯南站一起就让观众觉得是 " 相声 " 的时候,她反而觉得自己该离开相声了。
但也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摸索到了让观众笑的 " 套路 ",是真诚。
她觉得发自真诚地跟大家讲一件事情,大家会觉得好笑。所以有了贾玲的各种模仿秀,各种综艺,以及让人笑中有泪的《你好,李焕英》等。
到现在,她仍觉得,自己心里总会燃起一团火,因为她太喜欢喜剧了,会一直把欢乐带给大家。
当然,不是所有喜剧人都像周星驰、贾玲那样有当导演的才华和机遇,可乐观的喜剧人,就是有把惨兮兮的生活玩成梗的能力。
像《康熙来了》老粉都熟悉的小钟,之前有一次出外景,制作单位安排他体验 " 喷射旋转快艇 ",原本说好转十圈,可貌似因为有媒体在拍摄,制作单位就加码调到旋转 50 次,小钟被转到失去知觉,最后整个人被抬下船。
分享这事的时候,小钟展示了自己的 " 遗照 ",说如果真的自己挂了,也选张好看的照片,让大家看到他有好心情。
他还公布了手写 " 遗书 ",说亲友每次见到爸爸时,都会夸 " 你儿子很红 ",他也开心自己能成为老爸的骄傲。
是那种笑着笑着,能让人红了眼眶的故事。可回头想想,你又会发现这是 " 喜剧人 " 的 DNA 使然——在经历了 " 大难不死 " 后,他立马想到上节目分享,把这事做成 " 百无禁忌 " 的节目效果。
这大概是喜剧人的 B 面,如果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那么喜剧人们,其实是在经历了无数悲喜剧之后,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 "B 面 " 拿出来,呈现出让观众发笑的 "A 面 "。
这大概是喜剧表演 " 戳心 " 的原因吧。
E 姐结语:
大家喜欢看喜剧人的表演,因为他们会通过讲笑话、搞笑演绎等方式给大家带来欢乐,看着他们心情也变轻松了。
但在艺人里,他们也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存在。
一是,表演方面,大家总觉得搞笑好像很容易,他们接地气的表演方式,也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些艺人没包袱,甚至没什么底线,遇到事情也就不会像 " 心疼哥哥 " 那样去 " 心疼 " 艺人,仿佛他们当陪衬是理所应当。
二是,喜剧人能做到金字塔顶尖的非常少,而 " 甘草喜剧人 " 曝光度有限,他们经历过什么,他们后来的生活如何,大家都甚少关注。为了生活,他们只得选择 " 什么都做 ",最后有些艺人呼吁在理想与现实的拉锯中,不得不和观众离得越来越远。
对此,我们不妨在他们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时候,不吝给予掌声,如果有一天他们因为想不出搞笑素材而 " 江郎才尽 " 的时候,也请给予理解和尊重。
那或许代表着,他们要么生活变得更好了,或是不那么好,都没必要被苛责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