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新剧《相逢时节》悄然开播。
为什么说是 " 悄然 "?
就讨论度而言,它和前阵子的《开端》无法相比,和正午过往那些大热爆款如《琅琊榜》、《欢乐颂》、《都挺好》等剧更是很难相提并论。
但乍一看这部剧的配置,似乎不该如此。
《相逢时节》改编自阿耐的原著小说《落花时节》。
阿耐是谁?她的作品常被正午改编,包括《欢乐颂》、《大江大河》以及《都挺好》。
换句话说,又一次改编阿耐的小说,正午就是冲着再造爆款去的。
演员阵容也不差,甚至称得上豪华。
雷佳音和袁泉担当男女主,这俩人要演技有演技要国民度有国民度,一起演过《我的前半生》,再度合作也挺有看头。
配角里有梁冠华这样的老戏骨,也有张艺兴这样的大流量,按说是不缺关注度的。
那为什么《相逢时节》眼看着就要扑街了?
是质量真的拉跨,还是目标受众的注意力都被东欧紧张的局势吸引走了?
在马不停蹄地看了十集之后,我的结论倾向于前者。
评价一部国产剧的优劣,观众基本就看两点。
一是表演,二是剧情。至于视听语言什么的,关心的人少,对于大多数国产剧来说,也缺乏讨论价值。
从表演到剧情,《相逢时节》都有太多肉眼可见的槽点。
先说表演。
目前来看,张艺兴在剧中的表演几乎成为了全剧被吐槽最多的一个点。
如何评价张艺兴的演技呢?我评价不了,我无法评价不存在的东西。
我这不是抖机灵,明目张胆地黑张艺兴的表演一无是处,而是说就 " 表演技术 " 而言,非科班出身的张艺兴确实并不具备。
这里的 " 表演技术 ",也可以说成是 " 表演功底 "。
抛开演技(不是黑),张艺兴在《相逢时节》里的表演,有明显的缺点,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在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中,张艺兴的表演是较为生涩的,像是公司年会上被抽中表演小品的员工,神态和动作都显得非常紧张而拘谨,台词念得很认真但极不自然,能看出他是读了剧本的,毕竟剧本里如果写了 " 哈哈 " 二字,他在剧中就会相应地干笑两声而非三声。
第二集宁恕(张的角色)回临水和妈妈见面时的表演,将这样的问题体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分钟,便足以令观众尬到头皮发麻。
但在一些戏剧冲突较为强烈的戏份中,张艺兴虽然时常会演得有些过火,但偶尔也能演出角色细微的神态变化,这说明他能够去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并且在努力完成导演的要求。
这在第十集他和梁冠华的对手戏有所体现,在宁恕被张立新揭穿身份时,张艺兴对角色的神态变化处理得颇为到位,内敛而不浮夸,值得称赞。
换句话说,张艺兴最大的问题是台词功底太差,演戏缺乏呼吸感,而这些,是需要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的。
我斗胆向想要使用张艺兴的导演建议,可以选他演一些不需要说话的角色,如哑巴杀手或沉默大佬,不说台词,台词功底差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侯孝贤和陈英雄当年用梁朝伟,就是类似思路。
当然,在《相逢时节》里,宁恕这个角色不但需要说话而且话还挺多,以张艺兴的台词功底,就难免会被吐槽了。
何况,你让他这么一个半路出家的年轻演员和演了几十年戏的狄阁老对戏,显得生涩稚嫩,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里多说一句。有人批评张艺兴说话有南方口音,和剧中其他演员的口音有明显差异,我倒要为张艺兴叫屈。这部剧里,大部分角色都是临水人,临水在剧中的设定是一座离上海不太远的南方小城,按理说,角色有南方口音,反而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