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对《相逢时节》的质疑中,「剧情狗血」和「人设悬浮」是最主要的两点。 第一集开场 10 分钟,就完成了捅人+跳楼的高强度刺激。但空有狗血,却没有落到实地的人物情感和社会观察,再好的演技放进去,也显得空洞。 这绝不是《相逢时节》一部剧的问题,「不接地气」早已成为国产影视剧的通病。 很多时候,并非是演员的演技突然出了什么毛病,而是再好的演员也难以光靠演技,去撑起一个烂角色。雷佳音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观众缘平平,想演的角色都轮不上他:有段时间很着急,和钱、名无关,是因为吃过亏。有那么三四年里,看到好些好角色,我想演却演不着。红了之后,这个问题依然困扰他。因为难以平衡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加上突遇长辈去世,将近一年的时间,他都陷在抑郁的情绪里:有时候戏演不明白,跟人聊也聊不明白,可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能力又达不到。跟别人一聊戏,发现别人跟你创作理念也不一样,你就会陷入一种焦虑的恶性循环。有段时间,他还因为超负荷的工作量情绪失控,拉黑了自己的经纪人。最后,雷佳音慢慢想通了,他给自己总结了八个字:做好准备,随波逐流。这种「随波逐流」,并非躺平,而是接受「演员是被选择的那一方」。很多人会花三、五年的时间去等待一个心仪的角色,雷佳音却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做最多的尝试:仅 2021 一年,他就有 4 部作品上线:《刺杀小说家》、《悬崖之上》、《古董局中局》、《功勋》;还客串了《人潮汹涌》和《1921》;2022 刚开年,《人世间》和《相逢时节》又联袂而来。面对不可控,他以此作为回答:不在乎每一个角色是不是差异够大,是不是能展现演技,重要的是,对待角色是否赤诚。一「真」遮百丑,或许是雷佳音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对待自我,他始终保持了一种坦诚而审慎的态度。不同于媒体面前的插科打诨,真正面对戏剧时,雷佳音是严肃、疏离的。令他一炮而红的「前夫哥」,雷佳音没把他定位为一个搞笑人物,而是想表现出那种中年男人面对生活的疲惫感;《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一个孤胆死囚,雷佳音为了抓住那种感觉,整个拍摄期间手机屏保都是各种动物,只为了让自己找到野兽的感觉。
他从不把角色往「高大全」里套,而是先把人物在自己心里立起来,揣摩各种细节。 有这股赤诚,才有了「前夫哥」,有了张小敬,有了裴纶和周秉昆。 他说:「抛开角色,演员什么都不是」。 可即使是这样的雷佳音,也翻车了。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好演员,而是一个好故事、好团队。一个能够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用人物细节和故事核心,而不是当头一盆狗血来吸引观众的主创体系,才是如今国产剧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