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旁树木上的剐蹭痕迹?
没交代,你猜。
上司抛下情人逃之夭夭,不用负法律责任?
没说。
只有一句 " 道德和法律之间也许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女警官感慨两句,来,我们进行下一个案子。
看上去,发现、调查、审讯、结案,按部就班。
但实际上,编剧并没有真正把故事圆起来。
" 车震 "" 情杀 " 式噱头剧情,早已将推理逻辑远远挤在了后排。对速度的盲目追求,更是让编剧压根没空间去描摹细节。
一切都在 " 下一个 "" 下一个 " 的催促下,快进,快进,再快进。
甚至连画面都是被严格阉割,只能靠贫瘠的表演和口述,让观众尽情施展想象力。
这样的处理,第三集的网红分尸案,有,第四集的强暴复仇案中,也有……
所以,现在的国产悬疑剧,连真相也需要猜吗?
02
其实在《骨语》诞生之时,有不少悬疑剧,野心勃勃。
比肩日韩,赶超欧美。
2017 年,由天下霸唱作品改编的《河神》。
作为一部志怪奇谈题材的剧集,点烟辨冤式的解密,五河捞尸人的玄幻,吊足胃口。
其中海河浮尸、小西关监狱,都是相当高能的情节。
尤其细看 12 集丧尸来袭一集,五花八门:头中十字架,钢棍插成串……
小到绿毛婴儿、身份名帖,大到整个天津卫码头、漕运商会。
七分玄幻怪力乱神里,掺着三分真实感。
真真假假,这些看似渲染尺度的剧情,组成了最重要的氛围感。
无独有偶,同年播出的《白夜追凶》也在道具上愈发用心。
通过断手,断指,来证明受害者是被砍杀分尸。
观察皮肤组织细节,追根溯源,进一步判断受害者的死亡细节。
有不少组织器官、如肝脏、肠道,直接用真实的动物器官来做道具。
道具的真实,直接奠定了剧集本身的真实性。
不过要说 " 下饭 ",《法医秦明》更是必须有姓名。
血案现场,一锅油汤,一锅清汤。
你想要的都有。
鲜血淋漓,皮肉尽现,两颗头骨贴贴脸。
《法医秦明》的道具师也曾提及,道具真实,难度不小。
为了能让道具更加逼真,在尸体上色的阶段试用了十几种方法。加班加点制作将近半个月。
" 我希望给演员的是真实的,真正的,符合人物身分的道具,这对演员表演有很大帮助,拿真枪和假枪从演员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细腻的差别在追求更高水平的表演层面才有需要。所以希望下次给到演员真的,也会容易接受了。"
真听,真看,真感受。
而当这一切都经历下架再回归,被打上了马赛克后。
模糊滤镜的背后,既是对真实的弱化,也是对虚假的宽纵。
03
当然,对于尺度的表现,最容易引发争议。
在国产剧没有分级的前提下,打马赛克,基本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比无情的剪辑和删除,更留下一丝人味儿。
但我们的疑惑仍然存在:
是否各类不同故事,都必须打上同一张马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