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她加入了教授的实验室,同时开始琢磨自己要做些什么改变世界。
她最开始想到的是一种 " 创客贴 " 式的生物医疗技术,人们只要贴上它,既可以诊断也可以治疗,后来被医学教授坚决否定了她的想法,认为这从科学的角度看绝不可能实现,如果她一定要坚持,可以浅尝。
伊丽莎白本来还想借《星球大战》中尤达的台词反驳," 做或不做,没有尝试 ",意思想表达自己的决心。
结果又被教授直接怼回来," 尤达是一个虚构角色,你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世界运作的方式。"
随后伊丽莎白的回答极为经典,让角色一下立了起来:
" 世界以某种方式运作,直到一个好主意出现,并且改变了一切。"
人物的自信与偏执显露无疑。如果这个项目真能成,她势必流芳百世,可惜失败了。
伊丽莎白不灰心,继续想自己的点子,要改编世界,想要为全人类带去福祉。
重点来了,她的新点子价值百亿美元—— " 一滴血查病症。"
对美国人来说,抽血本身就是件挺难和挺恐怖的事,更关键的,是其高昂的验血费用。
伊丽莎白的这个项目一出,只需用针尖采血,随后将一滴血放进她发明的仪器内,就可以测出你有什么病。她的目标是让全美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自己的仪器,方便检验自身疾病。
所有人都为其震惊,觉得这个项目能征服世界,价值不可估量。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其实挺不理解的。
无论是剧,还是现实中她这件事,作为中国人我都感到匪夷所思。
在我们的人生中,抽血真的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自打记事起,小学要抽血体检,初中要抽血体检,高中也要抽血体检,大学还要抽血体检,上班后,每年还有公司抽血体检 ······
注射抽血真有那么恐怖疼痛难以接受吗?当年 HBO 的纪录片还专门给到抽血特写镜头,好像要吓死谁似的。
(图片来自纪录片《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分明指尖采血那钉子似的痛感才更难以接受好吧?!
再者,高昂的费用么 ··· 我又仔细想了想,好像都是免费的吧?就算自费,大部分也是医保给报了吧?是的吧,我的同胞们?
如果伊丽莎白在中国,这个项目连头都开不起来。
所以我们在观看伊丽莎白的故事时,无论是书籍、剧、还是此前的纪录片,亦或之后改编成的电影,碍于国情的不同,都会难以入戏,算是一个遗憾。
另外有个挺好玩的事,伊丽莎白给自己的仪器取名 " 爱迪生 "。
在很多人眼中爱迪生是个大发明家,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习惯 " 贩卖未来 " 的人。
举个例子,他发明的一个东西,其实压根还没头绪,但他给外界说已经成功了。假装自己的发明随时能出售,其实背地里他一直还在加班加点努力实验,这种事爱迪生干过不少。
所以伊丽莎白给自己的仪器取名 " 爱迪生 " 是件蛮诡异的事情,实在不知道她意欲何为。
结合现实,下面我用通俗的话为大家简单还原一下伊丽莎白的故事。
首先,怎么就成了欺诈?
简单说就是一个谎言需要去无数个谎言去弥补的故事。
第一次拉投资去展示时,原本 " 成功 " 过一次机器突然坏了,她又不想错过这次大好机会,于是就用了假数据去向投资方展示,从而获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