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战事的牵涉,她们作为俄国运动员不得不被禁赛,而禁赛对她们来说,无疑是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
就连残奥会也禁止俄白两国运动员以中立身份参加。
这一场疯狂的决定感觉是告诉外界,运动员被禁赛,仅仅就是因为他们出生在了俄国,拥有了俄国护照,却不曾想过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我们可以拥有表达反对战争侵略的权利,但希望是以尊重且理性的方式来表达。
体育赛事不应该被拉入带有偏见或歧视的漩涡,从而失去它原本该有的意义和作用。
正如莫斯科斯巴达俱乐部被驱逐出欧联后所发表的:
" 我们相信体育,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应旨在建造桥梁,而不是烧毁它们。"
而现在所呈现的一切,仿佛是一场在哥谭市上演的大型闹剧,不理性正在烧毁着过去所建立的文明与自由。
爱与和平的桥梁,不该被偏见烧毁
作为球迷或路人观众,因为支持一方的运动员从而对另一方运动员进行干扰,这和体育精神是相悖的。
曾经,我们也试过抛开国籍,为运动员的成绩而鼓掌落泪,无论 ta 是否冠军。
例如东京奥运会上,德国老将奥恰洛夫在铜牌的争夺战中,顶住了对手四次赛点的压力,最终以 4:3 的成绩战胜林昀儒拿下铜牌。
因为他的体育精神,加上多年来大家看到他对乒乓球的热爱,我们当时为他感到开心,并且敬佩他。
哪怕他的目标是想要战胜马龙。
有一个冷知识点。
奥恰洛夫是出生在基辅的乌克兰裔,而他现在是俄罗斯奥伦堡乒乓球俱乐部的球员,因为战事,他根本无法专心打球。
虽然一直说着体育无国界,但现实所发生的事情,难免令人有点失望。
同时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观众为运动员的表现所送出的掌声确实是无国界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 46 岁的超高龄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
因为要抚养白血病的儿子,她一直没有选择退役,而是坚持到了 46 岁,更重要的,是她对体操的热爱。
哪怕最后一跳并不完美,但也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与祝福。
俄乌战争开始后,俄罗斯许多人事物都被其他国家无差别抵制。
但他们没有料想过,俄罗斯的运动员也是持反战的态度,希望世界能够和平。
俄罗斯网球选手安德烈 · 卢布廖夫在晋级 ATP 迪拜站决赛后,在观众与直播的摄影镜头面前写下:
no war,please。
而在意甲第 27 轮的比赛中,亚特兰大对主场 4:0 战胜桑普多利亚。
俄罗斯球员米兰楚克在完成破门后拒绝庆祝,甚至还拥抱了乌克兰队友马利诺夫斯基,因为他在比赛中,因伤缺阵。
那队友会因为他是俄罗斯球员就疏远他吗?
并不会,相反还予以安慰,这才是体育所带来的精神支撑,它是无国界的。
无论是东京奥运会还是北京冬奥会。
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体育竞技的热血与激情,我们为运动员欢呼,被他们的毅力所感染。
也正是因为这份共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人类终究是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曾经近在咫尺,我们都曾感受过体育所衍生的爱与和平,那一份美是浪漫的。
战争爆发的初期,一张图被全网刷屏。
是在冬奥会赛场上,俄罗斯运动员与乌克兰运动员相拥在一起的定格画面。
多少人看完不禁落泪。
就像谷爱凌的出现,她为中美两国的自由式滑雪运动打破了界限。体育竞技上来说,是很好的交流桥梁。
但与此同时,她身上又会衍生出许多被人争论的是与非。
在纯净的体育赛事上,对她使用一些 " 忘恩负义 "" 背叛 " 等恶意词汇。
在 2021 年,奥林匹克精神在原有的 " 更高更快更强 " 的基础上,增添了 " 更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