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在采访中谈及限制演员片酬不是一件坏事,但他不觉得,限制片酬就一定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他特别提到,要让整个演艺圈规范,在整顿片酬的同时,还要整顿资本对这个行业的影响。
经常拍戏的冯远征,曾深入体察过横店 " 横漂 " 演员们的生活,绝大部分演员的生活,在生活线之下。
当记者问,演员行业是不是也需要共同富裕的时候,冯远征的答案是:当然了。
冯远征对演艺圈的行业生态,是有着清醒认知的。
比如这些年,有些演员因为纳税等问题而凉凉,本质上也暴露出演艺圈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这里要提一下,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演员张颂文,曾经他一部戏的片酬才几万块钱。
谈及天价片酬,张颂文认为是资方挑起的头。
" 人家为什么不给我呢?为什么人家愿意给那个人高片酬?他漫天要吗?不是,是资方特别愿意说,‘这个戏非你莫属’。"
当资方提出这样条件的时候,演员还不太想去拍这部戏时,资方就会拿出自己屡试不爽的手段:" 这样吧,只要您愿意来,随您开价。"
于是我们熟悉的这些 " 一个亿 "、" 两个亿 " 身家的演员就横空出世。
这也是冯远征挑明要 " 整顿资本对这个行业影响 " 的原因,他的一席话揭开了演艺圈的 " 遮羞布 " 以及丑陋的疮疤。
流量艺人受粉丝拥护,不是因为他们演技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背后资本的宣传、推广和包装。
在资本和粉丝的宠爱下,流量艺人日渐骄纵," 顶流塌房 " 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21 年更被戏称为 " 顶流塌房元年 ",我们看不到那些 " 塌房 " 的流量明星对自身道德的任何约束。
演技就更不用说了,无数老戏骨都吐槽过 " 数字先生 " 和 " 数字小姐 ",他们没有基本的台词功底,光拿钱不干事,演着最劣质的戏,拿着最顶级的片酬,让人不齿。
正是这种德不配位,本末倒置的行径,导致大量投资巨大但粗制滥造的国产影视作品的产生。
拿女主角 1.6 亿的《新版倩女幽魂》举例,有人曾曝出,这部戏的总投资是 2.3 亿左右,女主角一人的片酬就占到整部剧投资的将近 70%,只剩 7000 万。
这 7000 万还包括男主侯明昊的片酬及其他主要演员的片酬 5800 万,也就是,最后的电视剧制作成本,只有 1200 万左右。
一部投资 2.3 亿的 50 集大剧,最后的制作成本仅有 1200 万,可以想象该剧平摊到每集的费用为多少,也能理解为什么剧组工作人员和群演们,会挣扎在 " 生活线 " 以下了。
资方想靠流量割韭菜,流量想做做样子挣大钱,最终压缩成本造成的分配不均,全都分摊在了底层工作人员和演员身上。
流量赚了大钱,资方赚了小钱,工作人员勉强糊口,观众只能在电视机前看 " 粗制滥造 " 的作品。
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超过 7 亿的《大轰炸》,特效比页游还要粗糙。因为这部电影,某冰冰只拍了 3 天,镜头不超过 10 秒,片酬却高达 2000 万;而片中的各种明星,加起来要 30 多位。
这是当前某些流量大剧(片)的状态,一旦这种现象成为常态,哪位演员还会用心去打磨演技,哪位演员还会为了塑造角色体验生活,又有哪位演员放着 " 千万 " 级的片酬不挣,要去花时间花精力研究人物和角色呢?
当大部分头部演员失去了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尊重,失去了对角色塑造的耐心,一心只想追名逐利,那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