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观众心跳飙升的的姐弟恋对手戏,常见于韩剧之中;
但这个春天,观众也等来了一部把姐弟恋拍得血脉喷张的 " 国产 " 黑马。
在甜宠题材热潮渐退的当下,这部小成本甜宠剧《不会恋爱的我们》,仍以众多名场面成功出圈——
金晨、王子异的女强人 & 小狼狗组合迸发高能荷尔蒙," 恋爱教学 "+ 喜剧元素的新颖设定为 cp 带来更多喜剧加成 ......
种种因素推动剧集成功破局,成为开年的亮眼之作。
本周我们采访了《不会恋爱的我们》总制片人、光美映画的创始人赵牧南。她自谦 " 并没觉得这部剧成功 ",但这确实是一次符合预期的尝试。
在对话中,我们从她的两重身份出发、针对以下两个问题挖掘出了极具价值的答案:
在女性视角下,如何做好真正切中观众心理的内容创作?
在制片人角色下,又如何在小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多方面的圆满?
1
剧中的男女主角顾嘉心和赵江月,创造了一种全新模式的恋爱对弈:
女主赵江月凭借智识和拼搏身居高职,也享受自己的工作生活。但她在恋爱上全无老辣纯熟的技巧,是绝对的情场 " 小白 ";
男主顾嘉心是年轻气盛的赛车手,跟异性相处的过程却并不莽撞,作为赵江月的下属兼 " 恋爱导师 ",他带她一路探寻爱情的方法。
常见的姐弟恋范式中,姐姐虽然在恋爱中占据主导,却没能拥有真正的情感独立,外界总要对她施以逼婚舆论的绞杀;而弟弟的角色性格又相对稚嫩,二者间的关系因为心智的差距而失衡。
身为总制片人的赵牧南决心打破这样的惯有套路,把 " 女霸总 " 从婚恋焦虑里解放出来;与此同时,重新平衡两性关系的设定,打造一套势均力敌的姐弟恋样本。
主创们与女主赵江月的年纪相仿,在创作中也都以成熟的女性触觉看待婚恋问题。
赵牧南表示,她和编剧陈新月都是 90 年生人," 做这个剧本的时候我们 29 岁 "。有趣的是编剧在写好第一集剧本后也在相亲中邂逅了心仪对象、火速结婚生子," 轮到我一个人焦虑了 "。
当然,赵牧南并不认为这份 " 焦虑 " 仍是桎梏女性的障碍。她和她所观察到的同龄女性亲友们,大都因为在人生前半程专注打磨自己、而在两性经历中有孤独感;但即便如此,她们也没有受 " 到了年纪就要结婚 " 的婚恋观胁迫,都坚持将爱情作为婚姻的充分必要条件。
因此她不屑于让笔下的主角继续被逼婚舆论支配——如果还要安排一些声音对女主角说 " 不好意思,你做的所有努力都远不如做一个嫁的早嫁得好的贤妻 ",那会冒犯到相当一部分女性观众的意愿,更会突破创作者自身秉持的信念。总之,这绝不是一套该被继续沿用的创作逻辑。
因此,剧中的赵江月自身心态充盈地走出了舒适区," 三个月脱单 " 于她而言不是无可奈何的任务,而是可待征服的新目标;
虽然为了脱单主动做出努力,但她没有完全妥协于世俗的价值观,婚恋市场的 " 糟粕 " 仍然被赵江月本能抵制着。
最终她不再寻求理论的帮助,以本能认清了自己对顾嘉心的心动,选择拥抱幸福," 真心才是通往爱情唯一的道路 "。
这套真正富有诚意的情感逻辑,果然得到了大批观众的认可。
为了完成男女主设定上的完美互补,剧本对顾嘉心的特质同样进行了悉心刻画——
在赵牧南的构思里,男主势必要与女主形成区别:既然姐姐对恋爱一窍不通,弟弟就可以用成熟的恋爱技巧带动对方;姐姐个性坚定,弟弟就需要有察言观色的情商……如此,才能实现两人特质上的有效碰撞。
" 弟弟 " 的魅力也绝不该仅是帅气多金,他作为成熟的角色个体,同样应当具备相当的性格张力。在剧中,顾嘉心和情敌许宁远相比起来优点显而易见,赵牧南将其归结为 " 对伴侣的充分尊重和仰慕 ":
他懂得赵江月的事业追求,也对其给予绝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