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 应试教育 ",周子其认为这是一个庸俗化的过程。
自己从小学习那么多知识,竟然只是为了应付一场场考试,在这个庸俗化的过程中,他认为还需要增添一些使命感在里面。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很难相信,这句话竟然能被一个高中生理解透彻。
周子其的骄傲、张扬,都是青春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另一位主人公陈楚乔,虽然她不像周子其一样是个风云人物,但她有着超乎这个年纪的清醒和自信。
学校安排的每一堂课,陈楚乔都能透过课程看到其背后的价值意义。
比如在《鲁迅主题课》上,老师以和学以抬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触发他们思辨能力。
对于这门课,陈楚乔认为它所带来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有一颗对情绪和思绪敏感的心。
在陈楚乔心里,只要自己喜欢一件事,就一定能做成功。
她喜欢看书、看电影,便尝试着写小说,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浓缩在文字中,还和社团一起拍了一部微电影叫《极度恐慌》。
高一的陈楚乔,已经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并一直朝着那个目标前进。
和周子其、陈楚乔在素质教育中所谓游刃有余不同,李文婷完全就是应试教育下的典型。
刚转学来十一学校的李文婷,还不太适应素质教育的模式,一门心思就是学习,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几乎不了解。
得知周子其向学校反映可以带手机来学校,以及食堂价格过高等事情时,李文婷的回答是 --
" 应该适应学校的规则 , 而不是挑刺。"
周子其创办为学生发声的 " 内阁 ",在她眼中也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在李文婷心中,好像高中有压力、不快乐理应如此。
刚转学来的李文婷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没想适应过后,她也开始尝试突破自己。
李文婷面对镜头和人群不再胆怯,还能站在台上对着全校师生侃侃而谈,
她也参加了舞蹈社团,努力克服四肢不协调和大家一起排练。
刚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李文婷并不适应,那时候的她还是个不敢直视镜头,不敢大声说话的小姑娘,
到后来,她才终于敞开心扉,展现出这个年纪应有的活泼和阳光。
应试教育下的李文婷,和素质教育中的李文婷,仿佛就是两个人。
3
《真实生长》带给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 " 震撼 "。
十一学校自由的学习氛围,
周子其对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陈楚乔看待问题的深度,都足够令许多人自叹不如。
就连总导演张琳都笑称 " 看到这么一群小朋友的时候,感觉自己大学白上了。"
但《真实生长》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远不止这些,十一学校所展现的教育模式,恰恰是许多人心中较为理想的教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