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呢?
她口中的成长就是:你长大成人了,就不能那么调皮任性,开始要承担责任,继承传统 ……
与红色相对的还有一种主色调——绿色。
红代表天性。
而绿代表规束。
真不是 Sir 过分解读。
美美喜欢红衣服、帽子、指甲油,妈妈则一直都穿着绿色系的衣服,女性长辈们也都用绿色的饰品。
这就是母女根本的分歧——
一个再期待着边界更宽的自由。
一个却在教导,你要学会让渡出更多的自由。
那么成长到底是怎么一件事呢?
《青春变形记》告诉我们。
这其中有伤痛,有懊恼,但它更是一场需要勇气的历险。
03
《青春变形记》我们或许已经看过很多次——
青春叛逆,寻找自我,亲情和解,再加上文化差异。
但它仍然胜在了新鲜有趣的形式,和对年轻一代女性心理精准的把握。
制作团队全体都是女性。
她们中有的刚做妈妈,刚与同性结婚,或是正怀着孕 ……
也只有这样一个足够 " 红熊猫 " 的团队。
才能创造出符合大多数女性定位的 " 美美 "。
当我们谈论着我身上的这些缺点时
导演说
" 嘿我很喜欢 把它添加到主角身上吧 "
为了力求逼真,所有角色的配音演员基本上都被要求贴近角色本身。
吴珊卓为妈妈配音,便有了二代移民在中式传统与西方思潮间的徘徊不定。
美美的三位朋友,白人女孩 Miriam、印度女孩 Priya 和韩国女孩 Abby,则都分别由相同族裔的配音演员操刀,其中韩国女孩的灵感更是直接来源于配音员朴惠仁。
口音对了。
对角色的理解对了。
人物才有力量,立得稳当。
故事让人狠狠共情。
但如同是标配一般。
一部涉及中国文化的电影,似乎不可避免的总伴随着一种声音——
" 辱华 "。
中式控制欲妈妈,刻板的家教,孩子想要逃离的家庭 ……
这就是电影该被指摘的地方吗?
如果说表现中国亲子间的矛盾,以及那种令人窒息、道德绑架式的亲情与孝道,就算 " 辱华 " 的话。
那么李安从处女作开始,早就一连 " 辱 " 了三遍了。
这些对《青春变形记》的评价,也构成了和电影互文的一部分——
美美逃出了中式原生家庭的掌控。
却还要继续面对很多的质疑:你逃离就是反对,就是在辱。
再 Sir 看来。
《青春变形记》说的绝不是一个打败反派(妈妈),获得胜利(自我)的故事。
对于家庭的态度也绝不是恨。
而是慰藉。
在电影里,美美有一个无比保守的妈妈,工作就是在经营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