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炖的本质,是露怯
国产一锅炖其实看似精明,本质是——
露怯,对作品的一种不自信。
因为无法掌控最终的成品,于是试图用狗血和重口味去掩盖本身的味道,什么材料都往里面加。
质量不够,那就数量来凑。
《一年一度喜剧大会》的一个喜剧节目《一出不好戏》,既把飘给笑活了,又把这种国产剧一锅炖讽刺透了。
制片方拿下 " 小红帽 " 这个 IP,想要打造 " 小红帽 "IP 元宇宙,编剧们头疼啊,小红帽和大灰狼,还能怎么改?!
在制片方的威逼利诱下,编剧只能硬着头皮上。
将小红帽加入时下最流行,制片方最喜欢的元素,都给塞进去,这一顿下来,制片方心满意足:
那首先必须是,万物皆可甜宠的甜宠剧。
甜宠剧都有了,大女主不也得搞一个?
不够国际化?
就来一个宝莱坞风格。
当编剧还扭扭捏捏觉得是不是太没节操时,制片方说:
" 你要谈艺术追求,那可就完蛋了呀!"
编剧谈艺术追求就完蛋,制片人只喜欢市面上最火的东西,这种畸形的创作模式,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写出《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编剧兰晓龙,也曾讲过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我们的资本不太愿意种树,我们愿意买树。"
我们的资本更热衷于
哪怕高价去收购一些既成事实
他会等你什么时候做出名堂来了
他再来跟你砸钱
我们不太愿意种树
我们愿意买树
什么意思?
什么火了,就去拍什么。
什么东西是当下观众喜欢的,就把什么东西塞进去。
一个没有自己观点,没有自己的态度,没有自己真正想创造的东西的编剧和制作团队。
这样试着讨好全部观众的国产剧,真的还有节操可言吗?
《他者的消失》里,形容消费者就像一个牲畜一样,被喂以花样翻新实则完全相同的一锅炖:
人们持续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完全符合他们欣赏品味的、讨他们喜欢的电影和连续剧。消费者像牲畜一样,被饲以看似花样翻新实则完全相同的东西。同质化的扩散不是癌症性质的,而是昏睡性质的。它并为遭遇免疫系统的抵抗。人们就这样呆视着直至失去意识。
这种看似最流行,最新鲜的食材。
吃着似乎一时很痛快,但实则上,我们失去了沉浸在影视作品里真实而美好的体验。
尤其是这样平地起真雷的对话。
《相逢时节》里张立新的扮演者梁冠华,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主演张大民。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结尾,张大民的儿子问:
" 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云芳说:
" 有时候觉得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
儿子又问大民:
张大民淡淡地回答:
" 没意思,也活着。别找死。有人枪毙你,没辙了,你再死,死就死了。没人枪毙你,你就活着,好好活着。"
长大后才发现,主题并不在幸福。
而是生活。
虽然完美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节点,但始终聚焦于小人物、小家庭的悲欢离合。
大浪汹涌,都化作邻里街坊嘴里言之不尽的小牢骚、小希冀。
人们说着最朴素的语言,然后藏在一个风平浪静处。
当时,也许你没有发现它们的精妙。
但当你阅尽千帆回首往事时,却给你致命的温柔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