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见,现实中的警察画像师确实是厉害的,但画像师可以,不代表画像师什么都可以,能理解影视作品会对现实进行艺术加工,但加工过了头,人物就会显得失真了。
比如在现实中,警方办案不会只根据一位画像师就锁定嫌疑人,一般是综合几张人脸图来判断。而在《猎罪图鉴》里,基本上全凭男主沈翊一个人画的人像图,警方就能找到嫌疑人。
在剧里,沈翊还能将一个整过容的女生拍摄的视频看完之后,反推她整容前的样子,一晚上就画出了八十几个人的人脸图。
所以,画像师面对五官和脸型漂亮又没什么人工痕迹的人,真的可以倒推她以前长什么样吗?未免有点夸张了。
有一个案件是警方找到了一副骸骨,但不知道 TA 是谁,于是沈翊凭借骷颅头,用笔推断出这个人长什么样。
为了凸显沈翊的厉害,编剧不惜贬低电脑技术,说 AI 技术只能还原一个非常模糊的轮廓,对案件没有任何帮助。
但沈翊则能凭借头骨的各种细节倒推人脸的肌肉走向,最终把人脸具体地画了出来。
现实生活中,画像师确实能做到这种程度,但真没必要为了凸显主角的技能而贬低现代技术。
想当初,三千八百多年前的 " 楼兰美女 " 就是专家通过电脑技术,对颅骨进行分析后完成人脸还原的。
当时的报道都是突出科技对人脸复原的作用。现在倒好,剧里为了突出画像师的厉害,电脑技术变得没用了。
还有个案件,是警察怀疑嫌疑犯是某个小女孩的养父,后来才把目标锁定在小女孩的生父上,于是沈翊试图结合遗传学的规律,根据小女孩和母亲的长相来复原生父的长相。
这样的技能听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上面提到的林警官,就曾经根据烈士家族的人,在没有照片参考的情况下画出了烈士本人的长相。
但在剧里,哪怕沈翊成功画出了生父的长相,小女孩的妈妈却撒谎说自己没见过这个男人。最后破案的关键,不是警方找到了什么蛛丝马迹,而是沈翊见过这个男的,然后就找到了小女孩的生父。这是不是开挂有点明显了?
最绝的是,原来这位 " 妈妈 " 并不是小女孩的生母,所以当初沈翊是怎么凭借这位女士的长相画出生父的样子的呢?后来沈翊又大胆推断,这位女士是照着小女孩生母的样子进行全脸整容的,从而挖出了一个专门拐卖妇女到国外的作案团伙。
临近大结局,金世佳饰演的另一位男主杜城被锁定为嫌疑人,全队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有沈翊靠画画整理思绪,画出了他认为的事实全过程,给警队提供了有效的思路,最终锁定了真凶。
反正在查案的过程中,檀健次饰演的沈翊,能力总是被放到最大,一出手就离查找到真凶不远了,而警队其他人的能力和努力都被弱化,这样的设定势必会削弱剧本的真实性,影响整部剧的质感。
金世佳在《猎罪图鉴》里是 " 特别主演 ",戏份跟檀健次不相上下,但他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看谁都不顺眼的样子,完全没有演出警察该有的敏锐、聪明,也算是这部剧的小缺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