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男里,在核心环节"撕名牌"尚未取缔时。
对标韩综的人员设定,几位明星在游戏中还能较好地发挥优势,凸显个人特质。
体能型选手,李晨和郑恺,凭借好身手将综艺标签坐实。
打着"女汉子"名号的杨颖,虽不如宋智孝能干,也算在一众力量混战中,完成了视觉平衡。
而在撕名牌之外呢?
说实话,挺尬的。
杨颖全程靠旁人烘托的"女神"人设刷存在感。
郑恺,活脱脱把骑士角色演成舔狗,和ab组了一对油腻cp。
至于李晨,一以贯之地蛮干。
校园里拉学生动脸吃饼干完成挑战,饼干不慎落地。
鬼鬼和林俊杰俩人求胜心切,哄着人家学生吃地上这一块。
李晨倒好,直接拿过来自己吃掉了。
好心也是好心。
只是需要他灵机一动化解尴尬的时候,他却把自己变成了环境里最尬的那一个。
早期也多亏了邓超、陈赫、王祖蓝三个人精,插科打诨,装怂扮傻,节目的喜感、节奏都把控尚可。
但在"各有担当"的模式下,哪些是靠标签在撑,哪些能靠综艺感吸睛,其实也一目了然。
这也能充分解释,为何跑男改版、人员大换血后,节目便开始走下坡路。
形式上撕名牌环节取缔,人员上三个最有梗的综艺咖离场。
余下的人不得不独当一面,还要带起一波更不会玩的新人。
没了形式福利,也没了他人的袒护和遮掩。
人设标签下虚空的综艺感,暴露无遗。
同样的,《极限挑战》也是如此。
虽然几位成员最终表现和最初的人设,有很大区别。
更为鲜活有趣,但,还是依靠"互给"。
一旦不能相互制衡,擦出火花。
落单或不对路的搭配观感上的差异就显而易见。
后来甚至出现一些消极录制的感觉。
导演确实是大手子。
三精或双黄的出招,别人接不住。
就顺水推舟,延伸出新设定。
比如张艺兴的紧张、状况外等等弱势,也被烘托成团宠。
王迅则被委以节目中绝大多数"牺牲我一个成全全队人"的英雄戏码。
综艺感的参差,反而变成了"兄弟情"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