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汪海林凭一己之力将孟美岐夸上热搜后。
飘发现,在娱乐圈,不仅自夸容易闹笑话,同行夸同行,也处处是风险。
同行互夸,夸得好是一举两得,为他人积好评,也为自己攒人情。
前有例子——
倪萍阿姨对后辈年轻演员的夸奖:
夸杨紫:" 交流自然,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演员。"
夸易烊千玺:" 以后有他的电影我都看,你不相信是这么小的孩子演的,圈粉了 ……"
三言两语,不仅看出了老前辈对年轻演员的爱护与提携,还凸显出了几分不落潮流的可爱。
夸得不好,或者是被夸对象不争气的,就是给自己挖坑了。
众所周知,内娱有的是前脚刚被夸完,后脚就塌房的流量小花和爱豆。
所谓夸人八百,自毁一千。
说的就是墨镜王。
我合作的演员里面
我认为最拼的一个演员
最努力的一个演员
是刘德华
但是我碰到杨颖后呢
我发现她比他更努力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些夸奖不过是商业场上的体面话和礼貌语。
但这也证明,在内娱,夸人——
想要夸得合适,夸得到位,还要夸得起作用。
真是一门考验人的技术活。
既然夸人是门技术活,那就分技艺高低。
三流的夸人技术——
立标杆夸,不留余地地夸。
前有杨颖比刘德华敬业。
后有王一博不输影帝梁朝伟。
看于冬夸王一博,有颜值又有实力,演技让人意想不到,冲击力很强,虽然有些夸大,但也不至于离谱。
直到提到梁朝伟。
虽然两人有对手戏,但这种拉资深演员给新演员抬轿的夸法,字里行间都透着一个 " 虚 "。
梁朝伟是谁?演艺圈公认影帝,演员行业标杆,天花板级人物。
" 不输梁朝伟 ",恐怕王一博本人听了都得连连后退,赶忙接上一句千万别。
对作品没有几部,口碑还没有打出来的新人演员而言,夸他们有演技,或者演技有进步,最忌虚捧。
低调、谦虚,比演技更重要。
至于汪老师把孟美岐夸成 " 下一个周冬雨 " 这种直接比肩金马影后的夸奖,更让人一时听不出是夸奖还是讽刺。
周冬雨从 2010 年凭借《山楂树之恋》静秋一角出道,到 2016 年靠《七月与安生》拿下影后,前前后后也经历了 6 年时间,在多部作品里打磨,还经历了尴尬的转型期,这才熬出头。
而孟美岐的代表作,《诛仙》?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夸人也是一样。
不是夸得越狠效果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夸得越狠对被夸的人越不利。
尤其是夸一些演技欠奉,作品寥寥的偶像,往狠里夸就像闹笑话——
因为他(许凯)是个天才型演员
跟周迅一样
反倒是那些平平常常,有一说一,留有余地的夸奖,更能让人信服。
比如杨超越参演《理想之城》和孙俪合作。
导演刘进上节目时,被问及杨超越在剧中的表现如何,先是毫不避讳地表明,当时对定下杨超越的担忧。
随后又对杨超越在剧中的表现做出了肯定。
短短四句话,从新人演员的表演属性到其年龄与角色的契合度,评价具体又中肯。
这种夸奖,才叫有效夸奖,不拆自己招牌,也不给他人埋坑。
留有余地还不算难。
更难的是,如何中肯地对比式夸人。
王千源的一次采访,就给上述的拉踩式夸奖,做了一次正确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