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对我说:" 你不懂 ……"
然后,又把话题转回了鞠婧祎。她告诉我,现在走在上海街上能观察到好多小姐姐画着鞠婧祎同款妆容," 卧蚕越画越大,下眼睑又红又 bling bling"。
前述调查发现,自卑心理(53.51%)、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51.68%)、过于期待他人认可(49.39%)、攀比心理(47.51%)是导致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
芳芳认为," 鞠学 " 妆容成为变美范本,正是典型的 " 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 " 表现。
而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鞠婧祎 "before vs after" 对比图文和仿妆教程,又进一步加深了许多年轻女孩的容貌焦虑—— " 别人已经找到颜值飞升的密码了,我再不学,岂不是更跟不上了。"
围猎年轻女孩
爱美是人之天性。但在追求变美的路上,很少有人能跳出来发现,有些 " 需求 " 是被资本创造出来的,产生容貌焦虑并不全然因为自己心态失衡,更多是源于资本正在刻意制造容貌焦虑。
就连 " 鞠学 " 在美妆博主和年轻女孩的追捧下成为流行,背后也少不了资本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
在以女性用户为主体的种草平台小红书上,鞠婧祎相关笔记多达 27 万篇,数量远超杨幂、迪丽热巴两位内娱女顶流。
这源于鞠婧祎在美妆圈的影响力。而美妆是小红书的第一大垂直内容品类,小红书是美妆品牌的营销重镇,国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就是从小红书长出的标杆案例。
新榜研究报告显示,2021 上半年,美妆商业笔记是品牌在小红书上投放量最大的商业笔记类别。
抖音、B 站的情况与小红书类似,美妆品牌是短视频平台最大的广告主之一。为了赚取广告收入,内容社区型平台对 " 鞠学 " 大行其道喜闻乐见。
修图、美颜相机类软件,紧跟热点,推出鞠婧祎同款 " 红丝绒 "、" 白开水 " 滤镜。
以新氧为代表的医美平台上,则充满了分析鞠婧祎整容、化妆换头史的 " 技术贴 ",通过揭秘鞠婧祎,推广各种医美项目、整容手术。
花西子等美妆品牌则直接请到鞠婧祎担任代言人,吸引消费者 "get 鞠婧祎同款美丽 "。
品牌、平台、美妆博主、营销号、美容医托 …… 各显神通,形成合力,推动 " 鞠学 " 风靡全网。
在某种程度上," 鞠学 " 即是产生容貌焦虑的诱因,又是制造容貌焦虑的密码。
围绕容貌焦虑,资本通过互联网营销,借用各种类似 " 鞠学 " 的名目,大搞 " 颜值经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为了购买美妆产品掏空荷包,更有甚者不惜申请 " 美容贷 ",借钱进行医美、整容。
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女孩公开讲述医美失败的经历。有人甚至因为医美上瘾,抑或误入三无机构,导致烂脸、毁容,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失去生命。
容貌焦虑导致的社会问题引起监管部门注意。2021 年 9 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停止播出 " 美容贷 " 及类似广告的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 " 美容贷 " 及类似广告。
为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2021 年 11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医疗美容广告监管过程中,发现相关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网络平台经营者未依法履行平台责任的,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从严查处。
然而,医美乱象仍屡禁不绝。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了一则处罚信息,上海欧莱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在新氧平台上发布诱导性内容、含有涉及药物、利用患者名义形象作推荐及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被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2 万元并警告。
对此,芳芳相信,随着监管重锤落下,医美行业会走向专业化、规范化。
不过,她依然无意放下自己被容貌焦虑激发出的医美需求," 我还是很想打水光针,可惜现在还没条件。我的意思不是说打不起,只是因为我是一个要在上海攒钱买房的打工人。"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