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张国荣一样,大卫 · 鲍伊的灵魂里也带着 " 骚 "。他说自己不能忍受穿一身牛仔衣登台,既然要出场就要与众不同。天才间的心意相通,加一。
张国荣的 " 骚 " 也不是一朝一夕间练成的。他的父亲张活海曾是香港著名裁缝,被称为洋服大王。
给《教父》里的演员加里 · 格兰特等好莱坞明星定制过一套西装。耳濡目染下,张国荣对服装也有很大兴趣。
13 岁就前往英国留学的他,还在英国利兹大学念了纺织专业。直至进入与时尚产业密不可分的娱乐圈后,他的 " 骚 " 愈加得到了解放和关注。
上世纪 80 年代,香港社会的时尚气息渐愈浓,进入了一个黄金年代。当时,香港有 40% 劳动力都进入了服装行业,
1985 年左右,这个弹丸之地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地。直至今天,你买到的某件八十年代的古着,上面可能还写着 Made in HongKong。
对于娱乐圈,更重要的是高级时装品牌纷纷进入香港,明星们有更多机会着靓衫。这就不得不提到由马郭志清开的买手店 Joyce Boutique。
这位 " 富四代 " 也是位时装精,自 1976 年创立这家店后,先后引进了 Giorgio Armani、Prada、Chanel、Louis Vuitton 等大牌,成为了香港时髦精们的聚集地。
上世纪 80 年代,借着好莱坞名流们的影响力,Armani 的西装一跃成为了时尚界最流行的单品。人人以衣柜里有件 Armani 西装为傲。
张国荣一生贪靓,自然没有落后。
他是香港第一批穿上 Giorgio Armani 的艺人。
在《一片痴》(1983)、《Summer Romance》(1987)和《Final Enconter》(1989)等专辑封面上,他都穿着 Armani 的西装,且造型愈发简约大气。
尤其是《Summer Romance》里那件白色垫肩西装,至今看来仍时髦得要命。
没有弄潮儿能抵挡住跟巨星做同款穿搭的诱惑。
80 年代的香港街头,人们纷纷模仿张国荣的穿衣造型:身着日式风格的西装、宽松的裤子等。放在今天,张国荣的这些造型也是分分钟上热搜的节奏。
私底下,张国荣也偏爱巴洛克浮夸风格的 Versace,以及 JIl Sander 等设计师品牌。如今,你在北京三里屯或是上海武康路走一圈,能碰上一堆人穿着 Jil Sander 的 Logo T 恤。
可在上世纪 80 年代,全香港估计没几人知道 Jil Sander,足见张国荣真是时髦精本精。
也有很多人看不惯张国荣的大胆穿搭。
连黄霑都批评过张国荣总爱乱穿。有人甚至在张国荣的答录机里留言:请回去多读点书,这样真丢人。
张国荣自己倒很坦然。继续双手插袋扮靓。在综艺节目《今夜不设防》里,他大方地回应:" 因为我比较前卫,走在时代前面太前了。"
1986 年,张国荣不再雇用日常造型师。这样的勇气与品味,放在某些把自己穿成表情包和调色盘的明星身上真是不敢想象。(此处省略一长串名单)
随便翻到一张机场抓拍图,张国荣戴着墨镜,穿着灰色大衣,背着 Prada 最潮的黑色尼龙双肩包,神情自得。
即使当时这些照片画质感人,但相比如今明星们各种精修、摆拍的街拍、机场图,仍是高下立见。脑海里飘过了姑奶奶香奈儿的一句话:" 时尚,风格永存。"
扒张国荣的穿搭是一件很能让时髦精们兴奋的事情。
人们总能在他身上找到各种熟悉的单品:马丁 · 马吉拉设计的爱马仕 Cape cod 腕表、卡地亚 Trinity 戒指、Louis Vuitton 的各种包袋 ......
重点是,在张国荣身上,你看不到那些腻味的土大款审美。有钱可以买来奢侈品,但不一定能买来好品味。
张国荣还是一位古早 " 带货王 "。
张国荣曾在电影里和私下背过 Louis Vuitton 的一款 " 马球包 ",同款一时热销。即便在今天,中古包卖家们推销这只包也会提到这茬,它的行情也因此水涨船高。
1997 年,电影《春光乍泄》里,张国荣穿的那件美国设计师品牌 DKNY 黄色皮夹克,在电影上映后立马被抢购一空,年轻人们纷纷穿起了同款。时尚就是有这般造梦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