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美一签下谷爱凌不着急变现,先是打造了谷爱凌 " 运动员 + 学霸 + 时尚达人 " 的人设。在 2019 年谷爱凌 16 岁的时候,才拿下了第一个代言奥地利红牛。同时这个品牌也是在助益谷爱凌本身的,不仅为谷爱凌配备了专业的营养师和体能训练,还专门为她拍摄了纪录片《走近谷爱凌》扩大其国际知名度。
到了 2019 年,谷爱凌转中国籍,巍美中国的人设打造又变成了 " 爽文女主 "+" 天才少女 ",与以往国内主流的 " 吃苦耐劳 " 运动员形象大相径庭。
经营一个运动员与经营一个娱乐明星一样,都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维护。不是说家庭作坊一定不好,但在娱乐圈也只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李冰冰的妹妹兼经纪人李雪。被家庭作坊毁掉的明星则比比皆是。
体育明星," 花期 " 本该更长
在国内,体育明星 " 花期 " 比娱乐明星短,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一是因为奥运会这等大体育赛事才有国民关注度,导致体育明星的热度期太短。
二是因为只有现役体育明星才有关注度,退役后能维系热度的少之又少。连曾经的乒乓球顶流、半退役的张继科,这两年频繁参与综艺 " 刷脸 ",人气都大不如从前。
但大家也不难发现,国内 " 只关注大体育赛事 " 的情况在转变。近来乒乓球的 WTT 新加坡赛,就吸引了不少关注,樊振东、马龙、孙颖莎、陈梦等的热搜不断。而且随着咪咕在体育直播赛事领域做出了水花,势必继续加码,未来大大小小体育赛事的关注度应该会进一步提升。
不少体育界的大佬都发言了,体育赛事的关注需要明星来刺激带动。非举国体制的国外体育产业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因为自负盈亏的体育行业,不搞体育明星就没有赞助,等于没有饭吃。
在举国体制中,运动员相当于吃着公家饭的国企人员。10 年前,运动员是不能随便接广告的。2005 年,一代跳水王子田亮就因过多的商务活动而被开除。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相当于为运动员商业探索方面,撕开了一道口子。
曾经服役运动员的经纪受限问题,现在逐渐可以大展拳脚了。所以 2015 年的时候,各路资本 " 烧钱 " 进入体育领域,掀起过一段体育经纪热。比如中体经纪、盛力世家、阿里体育、腾讯体育、乐视体育、旭日五环、香蕉体育等。
但这时进入体育领域的公司,大多更重视短期利益的收割,签的都是有名的体育明星,合作都是短期的保底协议,保底给运动员拿多少商务,不到一定数额进行赔偿等。这就是为什么孙杨会频繁换经纪公司,可能都是因为商务没达标。
这样只重短期收割、不重长期经营的体育经纪热,问题频出、迅速降温。不少运动员的经纪约又回到了家人手中,比如著名的邹市明和盛力世家解约事件。邹市明称盛力欠薪千万元,盛力称对方违反合同,最后邹市明经纪约回到老婆冉莹颖手中。
扶持和绑定青少年运动员、养成思路则是国外经纪公司的惯常操作模式。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巍美因为有了经营李娜的经验,现在签约了不少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 " 苗子 " 商竣程、郑钦文等。
成熟的经纪公司是从成名前就开始经营一个运动员,制定一套完整的职业规划,不会像国内到有成绩红了才签约收割,或运动员退役了才想着二次创业。
不过,现在退役运动员王濛、张国伟借着短视频成功翻红,也算开辟了运动员网红再就业的一条路。在此之前,退役体育明星几乎都过上了深藏功与名的生活。
弯道超车靠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