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给身边的人
让他们高兴一点
我觉得挺好
对
综艺里的金世佳,内心其实非常拧巴。
想要追求自我,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完全撇下世俗。
希望让关心自己的人开心,所以会去做一些自己并不那么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但又觉得很无奈。
这种拧巴在他的身上无时不刻不存在。
虽然觉得演戏是假的。
演戏是假的
但演起话剧来,一样入戏很深。
演出结束后,致谢词里铿锵有力的回答,分明还沉浸在戏里。
虽然声称自己很理性。
但微博上展现的,也莫不是内心柔软敏感的一面。
给陌生女孩写信,为自己写诗。
到了他 34 岁,出演《河神 2》之后,他从原先标榜热爱艺术这事儿,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谈起话剧、电影电视剧之争,他不会像之前一样认为只有话剧是纯粹的圣地,而是会坦率地承认,话剧里也有烂片。
被问道:艺术和面包哪个更重要?
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面包。
被问:如果有片酬丰厚,但是剧本一般的剧来找你会不会接?
回答:
毫不犹豫地就接了
并解释道:
上层意识形态的东西
要有下面的东西让你过得很好
因为只有吃饱肚子才能欣赏艺术。
你饭都吃不饱
你看什么画
金世佳是一个不断跟 " 自己 " 较真的人。
只要自己说服了自己,之后不管是迎合还是拒绝,别人说什么,他都毫不在乎。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也没有中间地带。
想要做艺术的时候就全情投入,做艺术就别谈走红和流量。
想赚钱,就别把演戏说得那么神圣,最好就是离艺术要多远有多远。
因为没有中间地带,金世佳身上常常存在着极为明显的断裂感。
要么太过纯粹与理想,容不下一丝现实的模糊或者复杂。
要么过于悲观,容不下一丝理想的存在。
显然,这两种极端都不容易诞生好演员。
看到疮痍,有所天真。
才能既拿捏底色更厚重的角色,又能投入进去,真心相信。
不过,一个拧巴的演员,总比一个太快把游戏规则玩得得心应手的明星来得珍贵。
只有发自内心相信些什么,坚持些什么的理想主义者,才会纠结、拧巴、矛盾。
过去的金世佳,想追求绝对正确,绝对真诚。
也太容易把性格曝露在言语中。
虽然不开微博,但在别人能看到自己的地方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语言来彰显个性。
次数多了,难免会让人怀疑是做秀和另一种方式的秀优越。
讲起来大道理滔滔不绝,在现实生活里,行为又总是落后于认知。
因此在观众印象中,金世佳总是亲手推翻自己说过的话,自己打自己脸。
从极端到极端,虽然是从不屑世俗,到拥抱世俗,但换汤不换药。
这种非黑即白的态度,都带着一种过于简单的天真。
但这次,在演完《猎罪图鉴》后的直播里,那个较真的金世佳,却是真的变了——
少了一些戾气,也更温和一些。
在和檀健次私下的饭局里,顶着一脸络腮胡,因为看不懂手机直播界面而作出了一脸呆萌表情,被网友无情嘲笑为史前山顶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