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想要了解罗希度为什么是罗希度,只从母女关系来看是不完整的。
她的性格、情感渴望,都与另一个人分不开。
她的父亲。
1990 年,母亲申在京被派到法国工作,一家人便来到了巴黎。
怕女儿觉得无聊,父亲就带罗希道来到了法国朋友开的击剑馆。
这次偶然的机会,却让罗希道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
不同于严厉的母亲,罗希度童年记忆里的父亲,温柔、善解人意,对她永远是以鼓励和引导为主。
半跪在地,小心地为小罗希度递去头盔,轻声问道:你能做好吧?
小罗希度问父亲:" 回韩国时我还可以做击剑吗?太有趣了。"
父亲的回答让她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当然了,完全可以
只要你努力,不仅能参加亚运会
还能参加奥运会
童年时期的罗希度,被父亲用爱温暖地呵护着。
也因此,开朗、乐观、坚强,都是去世的父亲留给她的情感烙印。
父亲对罗希度的情感影响有多大?
在母亲、原来学校的教练等人都劝她放弃击剑的时候,是父亲曾经的鼓励,支持着她一直咬牙坚持。
以后就算击剑不如你意
有一点一定要记住
实力的增长并不是呈以斜坡式
而是阶梯式
一个台阶,一个台阶 ……
父亲让童年时期的罗希度明白了,在击剑运动中,坚持和热爱缺一不可。
凭借着这份坚持和热爱,罗希度才最终打败了高宥林(剧中罗希度最强劲的对手)。
甚至在被卷进误判风波,最伤心的时刻,能够鼓励与安慰到她的,依旧不是陪在身边的母亲,而是记忆中的父亲。
然而,对父亲的思念越深,母亲的缺席就越明显。
母亲是一个在家庭与工作之间选择了工作的女强人。
罗希度拼命回忆父亲,是为了寻找从母亲身上得不到的家庭温暖。
在罗希度心里,母亲 = 不想交流的人。
她宁愿将满腹心事说给陌生的网友听。
那个因为新闻而错过父亲葬礼,从不去看自己比赛、从未为自己加油助威的母亲,带给自己的关怀与安慰,甚至不如一本漫画书多。
母亲不是不爱她,但给予的,却是一份有条件的爱。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罗希度,表面开朗,但内心孤独,自卑。
她急切地想要取得击剑上的成就,就是想再次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被认可。
剧中有一个小细节让飘印象深刻。
进入太梁高中后的一次练习赛,罗希度第一次赢了奥运冠军高宥林。
可她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欢喜,只是把它当作过去失败经历中一次侥幸获得的胜利。
直到得到教练梁灿美私下里的认可和夸奖:
赢了完美的选手
这不就代表你比那位选手
在某一点上更完美吗
一直以来被打压和蔑视惯了的罗希度,才终于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
但即便开心也仍旧掺杂着一丝小心。
那种卑微和不敢相信的表情,足以证明在她的情感需求中,真心实意的认可与鼓励有多么宝贵和难得。
而男女主的感情,便是建立在彼此有缺失的情感需求上的。
罗希度性格开朗、坚韧,却缺少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