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拒绝她的这部戏《大地》,后来该片的女主斩获大奖,因此有很多人说,他们 " 偷 " 走了黄柳霜的影后。
但上帝从来不会雪中送炭,也不会对身处苦难中的人有一丝丝的怜悯。
来自西方的排挤,在意料之中;
来自东方的谩骂,则令人心寒。
黄柳霜因饰演蒙古女奴,衣着暴露,魅惑至极,人设险恶,此次 " 一脱成名 ",让她被欧美认识,也让她在国内被骂是 " 西方人的傀儡 "。
后来在《上海快车》,她又饰演妓女,这次直接被民国政府抵制,封禁。
包括后来宋庆龄到美国演讲,邀请了很多名流参加,更点名将她排除在外。
诸如此类的不公还有很多。
1850 年,美国通过的《反异族通婚法》,导致黄柳霜无法在萤幕上与任何欧美男演员拍吻戏。
对她无形中是种限制。
1926 年,黄柳霜随诺玛 · 塔尔梅奇参加好莱坞中国剧院的动土典礼,她为剧院安上了第一颗铆钉,却不被允许在剧院水泥地上留下手印、脚印。
黄柳霜就如被嫌弃的松子,从不被理解。
事实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她别无选择。
" 这些指责,使我很不安 "
" 无论我饰演的角色有多么的坏,都不代表中国人的全体,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但想到如果由印第安或者墨西哥演员来扮演 " 中国人 ",她觉得" 那些角色与其让他们演,还不如我演。"
是的,这不是黄柳霜的错,是时代的错。
正如美国活动影像博物馆馆长戴维 · 舒瓦茨所说的——
她为好莱坞建立了新的演员标准,好莱坞却不知如何应对。
但,心灰意冷的黄柳霜并未堕落,而是选择当时更自由的欧洲市场,换一片天地闯荡。
" 偶尔的挫折并非坏事,它们可以让我反思自己,并且更加独立。"
事实证明,才华和毅力缺一不可。
黄柳霜用实力,在欧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 " 东方形象 "。
黄柳霜在荧屏施展自己东方面孔的美,身材高挑的她,穿一身旗袍,彰显成熟优雅的气质。
她将 " 东西结合 ",创造了齐刘海 + 细眉红唇 + 旗袍的 " 中国娃娃形象 "。
这一经典搭配,后来被张曼玉、范冰冰、李冰冰等模仿。
然而,重新站在光环中心,黄柳霜并未表现出一丝的傲慢和敌意。
世界以痛吻我,她却抱之以歌。
她接受好莱坞的邀请,回归演戏,并提携后辈,积极替亚裔争取角色、开拓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讲,2019 年刘玉玲的名字能出现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与她 " 前人栽树 " 也分不开关系。
而当黄柳霜风光的时候,她依然没有忘记远方被日本侵略的故乡。
即使这片土地她只踏足一次。
她卖掉首饰、戏服等大半辈子的积蓄,援助抗日;出演抗战题材的电影,为故乡发声,寻求外部支持。
为此,她竭尽所能。
讲真,从方方面面看,黄柳霜都担得起 " 传奇 " 二字。
记得美国 20 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安迪 · 沃霍尔,曾用一部作品向黄柳霜致敬。
《镀金的鞋》是一部拼贴作品。
画中,这双鞋弧度特别高,穿的人必须弓着脚背,这是隐喻好莱坞对黄柳霜的所作所为。
这束缚导致她的脚和腿充血、发黑,使她痛苦不堪。
的确,她的一生伴随着太多太多不好的词汇,被歧视,被唾弃,被谩骂,遭封杀。
但,黄柳霜正如画中的那双脚,忍痛站立着。
她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她是优秀的演员,善良的前辈,坚强的女性。
黄柳霜用自己的方式,拼出属于她的天下,将 " 黄柳霜 " 三个字写入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