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2022-04-09/27336ffe1bd2dedc66ebe30d123099a7.jpg)
由于经费不足,她带着 4 个人的拍摄团队就出发了,很多镜头都是陈贝儿手持相机拍摄而来的。
结果出人意料——
她操刀制作的纪录片,部部高分。
图源:豆瓣
取得这样的成绩,只有 " 敢 " 当然不够。
真
就拿《无穷之路》来说。
拍这类题材,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
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 " 过度煽情 "" 姿态过高 " 的问题。
而这也正是她姐认为,陈贝儿值得被称赞的原因。
不煽情,不诉苦。
真真切切去亲身体验。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的 " 悬崖村 "。
整个村子位于海拔 1500 米的悬崖之上,对于住在那里的人来说,每一次出门都是一次 " 要命 " 的挑战。
因为想要上去,必须攀爬这条有 2556 级台阶、近乎 90 度的垂直 " 天梯 "。
一脚踏空,天人两隔。
陈贝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
向上爬。
途中,她一度爬到喘气困难,接近中暑。
即便被村民劝说,没必要冒生命危险。
毕竟之前有很多传媒工作者来这里,爬到半山腰,害怕到不敢动,最终都失败而归。
陈贝儿一行人仍然继续坚持,花了四五个小时,最终顺利登顶。
在云南的怒江大峡谷。
由于处于大峡谷地段、地壳落差大,每次渡江都可谓是冒着生命危险。
一位村民讲述,单他知道的掉入江中的人,就不下十个。
一旦掉下去,尸骨无存。
陈贝儿也怕,但还是选择亲身体验体验过去村民唯一的渡江交通工具——溜索。
脚下是奔涌的怒江,她只能死死抓住溜板。
一边尖叫,一边拿着手持摄像机拍。
还有在海拔 4000 多米的理塘。
这是陈贝儿第一次来到海拔这么高的地方。
她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提前吃高原反应药,并用了最能让身体适应的方式——花 2-3 天的时间坐车。
但高原反应还是没能 " 放过 " 她。
一路向上,陈贝儿的身体一路垮掉,最后她因为高原反应过于严重,不得不躺在医院输了一天一夜的氧。
但躺在病床上,她一边吸氧,还一边责怪自己 " 不够坚强 "。
拍摄中,类似考验身体极限和精神极限的地方还有很多 ......
陈贝儿都一点点扛下来了。
但不止于此。
陈贝儿的可贵之处还在于——
面对贫穷的被采访对象时她的视角,从来都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
和悬崖村青年某色拉博聊起,他要留在山上照顾父母。
陈贝儿听完衷心地表示欣赏,还拍了拍他以示鼓励,拉博也很自然地轻轻拍回去。
这种自然的肢体接触,就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和小朋友接触时,陈贝儿也丝毫不给人距离感。
她总是蹲下、手臂轻轻地环抱着,用和小朋友同样的高度对话。
「给我玩一下好不好?」
无论是村民还是儿童,陈贝儿都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一个感人的小细节。
在节目里,陈贝儿听到村医因为一个承诺而留守怒江 37 年,感动落泪的同时也不忘轻轻地用手拍医生的后背。
这样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