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 " 真 " 的记录面前,观众给出了最 " 真 " 的反应——
「不刻意煽情的记录最高级,不刻意颂德的观察最催泪。」
《感动中国》组委会在给陈贝儿的颁奖词中写道: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
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
借溜索穿过偏见
用钢梯超越了怀疑
一条无穷之路
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果
可能有人会问,「敢」和「真」就足以感动中国?
当然不是。
况且,她从来也不是为了 " 感动中国 " 而做。
陈贝儿说:「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人的故事,人的故事是很有力量的。」
她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需要帮助的人,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而 " 敢 " 和 " 真 ",是陈贝儿得以看见具体的人的基石。
也正是因为如此,陈贝儿的镜头,对准的从来不是更宏大的 " 道 "。
也因而,她呈现的往往是一类人更细微的、具体的困境。
她关注乡村女性力量。
拍《无穷之路》,她的镜头就曾对准云南孟连县一个名叫叶萍的佤族女人。
叶萍生活的地方,女人不仅不能出家门、到外面去工作,甚至连吃饭都不可以上桌和男人坐在一起。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叶萍通过 " 种咖啡豆 " 的方式改变了一代女性的命运。
「我们不要再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女儿当自强。」
也能看到跨国婚姻中的个体。
《嫁到这世界边端》里,她的受访对象是一些身处跨国婚姻中的港女。
这群港女面临的处境大多相似。
解释不清的污名——跨国婚姻 = 女性流失;嫁到国外 = 给国家抹黑;结婚拿绿卡 = 贪钱拜金 ……
以及驱散不掉的歧视。
嫁给黑人男性的港女,走在街上都会受到侧目。
坐电梯,会有人捂鼻子,坐地铁,有人会挪开位置。
两人在街上散步,会有好事者质问女性,好手好脚的为什么要和黑人在一起?
她关注弱势群体。
为了呼唤更多人关注香港残障儿童,她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研究相关福利机构,奔走拍摄《用爱站起来》。
更能聚焦于自己的国家,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陈贝儿最初决定拍摄《无穷之路》,便是因为不满某些外媒恶意编造一些诋毁中国的负面报道。
我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
我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报道就信以为真,
我是真的要亲身去看、去听。
而她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扶贫最真实的一面。
于是,她穿云贵峡谷,闯西北沙漠,登川藏高原,足迹遍布四川、云南、广西 ……
从残疾儿童,到跨国婚姻,再到脱贫之路 ……
发现没?
陈贝儿从来没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她只不过坚守着媒体人的初心——
用「敢」,打破质疑和谎言;
以「真」,穿过隔阂与偏见。
把自己当「纽带」,为世界带来真相和思考。
勇敢和真诚,看似简单。
可你我深知,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点。
但,陈贝儿做到了。
「感动中国」的人物,本就该颁给「看见中国」的人。
她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