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阅读门槛低,流量快,媒体爱转。更重要的是,它永远是安全的,正确的,无风险的。
图片:荔枝新闻
在创作者维度,搞正能量内容也有现实意义:
只要是搞内容的,选题策划永远是内耗的凡尔登。在所有的科目中,只有正能量才能迅速打动人。不管你怎么忽悠,它都不会有交通焦虑。即使被抓,说一句我是做好事,也能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
所以你总能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很多同质化的内容。甚至只是花10元20元,买一大堆正能量剧本,迅速成为正能量博主,收获流量。
从这些批发的剧本中,你可以快速总结出所有正能量的套路:
1.中国的好人好事(比如有钱不厚道被罚,大善人爱给钱,做好事不留名不要钱)
02.国外的傻事(比如:xx国快不行了,xx国拿了)
3.夸张模式(例如:Vlaf模式)
虽然这些剧本大多比较粗糙,甚至只能称之为提纲挈领,但你总能从这些语无伦次、毫无逻辑的文字中勾勒出短视频的模样,或许只是因为这些套路太经典,店家也会在最后标注一句话:
“只是参考一下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减音乐、台词、道具、服装。不要生搬硬套。”
故事需要逻辑,正能量的段落只需要感动。
而当正能量被这些低劣的段子表达和概括时,其初衷就变成了无脑的标签,以至于人们被训练出了膝跳反应。看到正能量,就要鼓掌。当你看到第一个时,你应该赞美它:
于是,在一个中国基尼指数(收入分配指数,数值越大,越不均衡)世界排名的新闻留言板上,一头雾水的网友看到的是在顶端被叫好的荒唐画面。
善行的美好值得赞美,激励人奋进的力量也应该铭记,但这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况且,让事情变得更糟的不仅仅是问题本身,还有刻意追求完美。
那些无视苦难,为流量造势而量产的正能量作品,恰恰是在回避世界的复杂性,进而让人忽略了现实问题;从虚伪的摆段子到占用防疫人员时间的“听我说谢谢”,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说教和流量祭祀仪式。
今天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把不符合正能量段子负能量的话叫出来,大加攻击;段落中概述的慈善是好的,乌托邦式的,但不是真的。
因为现实世界里的故事永远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疲惫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粗暴地指责某个抱怨和谈论问题的人是对完美世界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如果价值观是唯一的,那么专制就是必要的;正是价值体系的多元性,让每个时代的个体都在思考作为人的尊严。
所以,如果正能量可以量产,那么它就没有意义了。现在正能量段子滞销,不要省了。毕竟假正能量才是真负能量。
如果你对这份手稿有任何异议或抱怨,请联系tougao@huxiu.com。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