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开头的问题,香港僵尸电影为什么不火?
有人说,类型片逃脱不了会在巅峰衰落的规律。
就像香港的武打片,警匪片,警匪片。
观众看多了,自然会厌烦。
还有人说观众口味变了。
以前香港人是信神拜鬼的。
善恶有报,这是印在那一代人骨子里的观念。
即使在经济繁荣之后,祭祀仪式也从未停止过。
各种超自然的传说还在一排排的建筑里流传。
比如说—
空对于年代久远的房间,进之前先敲门。
搬进去之前要烧香送走鬼神。
这些共同的口味共同构成了香港独特的鬼文化。
然而随着新生代的成长,现代生活已经太干净了。
干净到可以装鬼魅,干净到透明超脱。
城市里的霓虹灯依然光怪陆离,却没有了敬畏。
这一定也是僵尸电影没落的重要原因。
不过余叔觉得归根结底还是素质下降。
1985年,僵尸先生爆炸了。
短短5年时间,港台地区就拍摄了超过100部僵尸片。
高峰时同时拍了17部僵尸电影。
“荒郊野外的片场,无数大大小小的僵尸在跳来跳去”
然而,有很多摄影师,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林正英那样。
为了赚钱场景粗制滥造,剧本敷衍刻意。
感情变成了生意,观众很难再买账了。
其实早在1989年,香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就有不良倾向。
林正英曾经积极寻求变革。
香港一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集中地,林正英也试图从西方元素中获取灵感。
在其中一个眉道人身上,他融合了西方吸血鬼和东方僵尸。
道士和基督徒住在一起的时候空。
鸡和鸭说话,碰撞出无数段子。
传统茅山艺术与西方僵尸的斗争也令人耳目一新。
《一眉道人》最终获得了数千万的票房。
林正英不拘一格的风格为日渐式微的僵尸电影注入了最后的活力。
可惜英叔之后,再无创新。
剩下的就是模仿了。
直到观众最后的热情被榨干。
更遗憾的是资本退出后地面一片混乱。
中国的灵异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对周边国家也有深远的影响。
日本鬼怪的原型大多来自中国古典文化。
日本设立了专门的鬼怪研究,他们也有专门的妖怪文学创作,内容大胆多样。
反观中国,只有一些翻来覆去的炒冷饭,缺乏创新。
回顾过去,香港僵尸片上一次重回大众视野是在2013年。
《僵尸》由麦浚龙执导,陈小豪和陈友主演。
在这部电影中,萧浩钦扮演一个死去的僵尸演员。
他的身影出现在无数经典的僵尸电影中。
现在,他的主人(林正英)和弟弟(许冠英)都已去世多年。
不开心,一度想上吊。
这是对现实的无奈。
是一个道士(陈友)救了小和钦。
随着茅山道学的没落,他家的八卦铃和符咒都没用了。
但知道没用,他就放在家里,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这就是执念。
随着晃动的镜头,我们还可以看到香港电影《摩登人的回忆》。
导演麦浚龙,作为新一代港人,这是他不幸的叹息。
时代的潮流终将消退,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