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犀牛君在此呼吁,退还是不退,绝对要精打细算。并不是说复工不到70%就一定要撤。建议不要不假思索的选择离开。这需要反复推断分析,因为撤和不撤都有问题。接下来会有三种情况。
先说不。至少就目前的环境来看,新片空是不可能下降的,也就是说今年的五一档有很大的空空间,就是项目少,档期长。这么宽松的竞争环境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因为那些原本打算定在五一的项目都另作打算了。6部真人电影+4部动画电影,每部都会保留不错的竞争力。
细分一下,两部喜剧,一部爱情,一部犯罪,至少比往年轻松很多。虽然彼此竞争不大,但是种子选手不够多。谁能走出来成为头号种子,悬念很大。
之后是部分撤回。如果这10个片子去掉了5个,还剩下5个,建议剩下的5个片子不要去掉。完全独占这样一个五天长假,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即使有疫情,观众的观影诉求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影片数量少,观众注意力更集中的情况下,肯定会有更大的收益。
举个例子,如果去掉两个喜剧中的一个,那么另一个就会得到一个很宽的独占空空间。就像《这个黑仔不太冷不太静》成为春节档唯一一部喜剧一样,它的市场加持会非常明显。毕竟观众已经很久没有看新电影了,被压抑的观影需求不会随着空而消失。
最后效仿清明档大撤退。犀牛君不认为这是一个可取的方案,当然最后还得由片方决定。电影市场的资源中,除了所谓的人才和项目,档期也是稀缺资源,五天档期是特别稀缺的优质资源。放弃课表也是一种浪费,浪费就是浪费,而且是不可再生的。
最好的作息时间是平衡的,即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比如清明档撤了一堆新片,五一档撤了一堆新片,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新片受到挤压,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一旦离开,他们必然会面临另一个更危险的时期。假设都堆在暑期档,那么暑期档就会过剩,也就是说清明档,五一档,暑期档都是利用不足,失衡的。
当然,面对困难,片方最终的决策肯定是利益最大化,但所谓做出的正确决策,并不一定是在没有透彻理解市场和档期概念的情况下实现利益最大化。今年的五一显然不会是电影市场回暖的转折点,但至少不能被放平和抛弃。期待看到勇敢的电影人,选择坚守五一档,让影院有生意,让观众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