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 " 社交货币 "。
文 | 龙承菲
编辑 | 张友发
新裤子乐队主唱庞宽开始了 24 小时不间断的 " 行为艺术直播 ",而感兴趣的观众在昨晚点进直播间,发现没睡的庞宽也在看《甄嬛传》。
直播间里的回声能够放出《过情关》的音乐,也能听到没有画面的台词声,庞宽看《甄嬛传》的过程中,就有弹幕精准指出他跳过了甄嬛父亲跟她说浣碧身世的剧情。
开播十一年后,《甄嬛传》在互联网场域仍然热度不减。制片方花儿影视在近日接受采访表示,《甄嬛传》播出至今,平均每年还能带来一千多万的收益。
只是,《甄嬛传》在互联网的走红的或许不止是剧集本身,还有从《甄嬛传》衍生的 " 甄学 ":网友对剧集进行逐帧解读,做表情包、化用金句,把《甄嬛传》变成了当下互联网极为畅销的 " 社交货币 "。
经典的影视作品不少,而《甄嬛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十年前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愿意化身 " 甄学家 ",对剧集的细节和衍生内容讨论抱有极大的热情。
那么,承载观众长达十年的喜爱的,又为什么是《甄嬛传》呢?
" 甄学 " 是一门学问
所谓的 " 甄学 ",其实是对《甄嬛传》的剧情解读和二次创作的统称。
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对《甄嬛传》的细节进行多重解读。这部长篇剧集无论是剧中的衣服饰品、花絮八卦,还是剧情和人物设定本身,都引发了观众对其中细节逐一挖掘的兴趣。
B 站 UP 主 " 让让悠哉大王 " 自今年 2 月至今,更新了 6 个《甄嬛传》中的造型盘点解析视频,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 4 万粉丝,视频的平均播放量达到 30 万左右。
剧情方面,直到今年 4 月,围绕安陵容身边的丫鬟宝鹃的讨论还在继续," 甄嬛传宝鹃是皇后的人 " 的话题最高升至了热搜第二。
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有网友发现在 " 滴血验亲 " 这段剧情中,甄嬛被皇上推搡倒地时,安陵容有一个下意识的起身动作。网友在微博下询问饰演安陵容的陶昕然,而陶昕然也直接回复动作是根据情感设计的,微博被多次转发,最终登上热搜。
更为进阶的 " 甄学 ",是用《甄嬛传》里的人物和剧情,以戏谑玩梗的方式,与时下的流行内容进行结合,甚至赋予新的解读。皇帝雍正被称为 " 胖橘 ",不给皇帝好脸色的叶澜依被叫作 " 拽妃 ",与甄嬛真心相爱的果郡王允礼被戏称 " 果子狸 ",有不少网友嫌弃他在剧情后期过于 " 恋爱脑 ",拖了甄嬛的后腿。
曾经被视为 " 闺蜜跳反 " 代表角色、演员都被观众迁怒的安陵容,在《甄嬛传》重新翻红后人气上涨。曾经的观众们心惊于她残忍怨毒,当下再看《甄嬛传》的网友们,发现她是个精通唱歌、调香、刺绣甚至花样滑冰的 " 十项全能 "。安陵容性格里的自卑敏感也让不少观众共情,她和甄嬛的 CP" 鸟嬛 " 走红,网友围绕甄嬛、安陵容和沈眉庄的多角关系创作了不少网络段子," 安陵容又拉黑了沈眉庄 " 成为了这类段子的金句。
此前冬残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公布时,就有网友认为这个在冰上起舞的 " 红灯笼精 " 和一身红衣参与冰嬉的安陵容颇为相似,将受到大众喜爱的吉祥物与一个 " 反派角色 " 相提并论,这本来就较为少见。
最为夸张的是,在甄学流行后,《甄嬛传》里不少台词和设定在使用中脱离了剧集的语境,成为了大众耳熟能详的 " 梗 "。
在大量网友都对其中人物关系、经典台词耳熟能详的情况下,《甄嬛传》自身成为了衍生创作造梗的素材之一:" 纯元皇后 " 是 " 白月光 " 的代名词," 菀菀类卿 " 可以代指 " 代餐 " 和 " 替身文学 "," 熹贵妃回宫 " 隐喻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复仇高光桥段," 那年杏花微雨 " 和《倚天屠龙记》中的 " 我偏要勉强 " 一样,成为情感话题中通俗易懂又回味无穷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