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演唱无法单一从声乐来分析,因为那是综合了声音辨识度、强烈风格以及与港片 OST 相呼应的质感。
如果用电影来形容的话。
林子祥唱的是徐克武侠宇宙里,大漠孤烟的豪情壮志。
叶倩文唱的是许鞍华文艺片里,春风化雨的时代温存。
他们的必杀技不是高音,而是 " 味道 ",这已经超出了一般歌手的演唱范围。
尤其是,当林子祥唱到《做个好汉子》时,其他候场歌手的脸上写满了 " 崇拜、热血与感动 ",他们都不由自主的对港乐时代致敬。
第二类演唱内容,以杨千嬅、李玟、周笔畅、刘惜君、毛不易为代表。
他们唱的是,港乐从九零年到千禧年之后的细腻情感。
情歌方面,多以都市男女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为主。
比如,刘惜君选了王菲的《执迷不悔》,唱出了爱情里的执着与义无反顾。
除了情歌以外,杨千嬅还带来了一首《无条件》。
这首翻唱自陈奕迅的歌,要表达的是人类与宠物之间无条件的依赖与陪伴。
通过这两首歌,足以窥见港乐对于情感世界的观察与捕捉,是多么细致入微。
这也是港乐的一大特点。
第三类演唱内容,以单依纯、炎明熹、曾比特为代表,他们唱出了Z 世代的审美态度。
这代歌手,音色、语感优秀、技能强悍。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来自 R&B、Soul、电子、说唱等不同时髦音乐的养分。
而且,他们在演唱港乐的时候,会习惯融入更多新鲜律动。
比如,单依纯唱了首王菲的《爱与痛的边缘》,用气声、滑音和强混技术让歌曲听起来更灵动,更符合当下审美。
炎明熹更是一个技巧达人。
她演唱的《蜚蜚》,用气若游丝的真假转换,以及有点类似碧梨的断句方式,构建出少女对爱情从想象到幻灭的过程。
三代不同风格、类型的歌手,撑起了这档节目丰富的演唱内容,增加了它的看点和厚度。
其他歌手,如李健、李克勤、林晓峰的表演,也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但碍于篇幅原因,今天暂不展开,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表达什么?
如果只是歌手比赛的话,还不能称它是传承港乐的综艺。
《声生不息》在比赛中间,还会请一些香港的词曲创作者,来讲解港乐的文化背景。
在林子祥唱完武侠组曲后。
节目就请香港知名作曲人雷颂德、赵增熹,来讲解港乐里的武侠时代。
比如,顾嘉辉突破性的把电子音乐,放在武侠片的背景里。
以及,黄霑创作《沧海一声笑》的灵感,是在五音阶的基础上,颠覆传统的创作习惯。
正是因为这些音乐人的先锋精神,创作出了无数经典,牢牢印在观众的心里。
歌手在唱歌之外,也承担了讲解港乐的功能。
比如,在李玟唱歌之前,就跟观众仔细解释,为何粤语歌难唱?
因为粤语发声有 9 个调。
而且,普通话有 39 个韵母,粤语有 56 个韵母。
所以,港乐会特别要求咬字、发音的准确度。如果发音不准,可能意思就会有偏差。
从这点来看,粤语歌其实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语言特色和发声习惯。
所以,节目组把港乐称为 " 老国货 ",肯定其传承文化记忆的特点。
这些内容也可以证明,节目组不止是想做一档歌唱竞演节目。
而是想从文化根源的角度,在新时代环境下追溯港乐的发展历史,探寻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
当然了,以上只是扒叔对首期表演的印象。
接下来的表演,是否能坚持用高质量的内容,去重现港乐盛世的风采,扒叔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