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结束后,能再次回到公园跳舞时,钟先生发现公园里多了一个和自己同时段跳舞的舞队。
不过两个舞团几乎没有交流,钟先生认为,这是因为理念不同。
他喜欢的是中国音乐和中国广场舞,而对方跳的是老外的拉丁。
在 Rosemead 公园跳广场舞,有时候也会得到一些负面评价。虽然大家都是华裔,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中国,有人认为跳广场舞很丢人。
而钟先生却很喜欢中国,也为父系的中国血统而自豪。
尽管如此,钟先生也还是很在意外界的目光。采访结束后,他甚至还向我打听中国媒体和中国老百姓对于他们在美国跳广场舞的看法和评价。
广场舞能在美国越来越普遍,除了简单易学和运动强度适合中老年人之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生存。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1980 年至 2012 年期间,共有 163 万余名华人获得美国绿卡。
很多华裔老人跟着孩子定居美国,却面临着语言不通、无人陪伴、外出举步维艰的困境。
很多时候,他们出门散步,想问个路却比亲手修路都难。
而想要寻求同文化人群的帮助也并不容易,海外华人的主体广东、福建一带的老移民因为去得早,加上经济、文化、种族等多种因素,往往不喜欢引人注意。
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很少抛头露面,新移民很难融入进去。
而广场舞的出现,则满足了新去的华裔老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交需求。
美国的广场舞群体几乎都是 2010 年后去的新移民,同样是 70 岁的老人,10 年之前和 10 年之后去美国,状态上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谨小慎微更加低调,后者则更愿意获得关注。
· 旧金山广场舞队
原因有两个:
一是,2010 年后,中国经济发展加速,随着国力的增强,民族自豪感也与日俱增。哪怕囊中羞涩,新移民的自卑感相比而言也会低很多。
二则与广场舞文化在国内的普及时间有关。
虽然广场舞由来已久,但却始终未能全民普及。直至 2005 年前后,创文创卫活动兴起,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期推广全民健身,才为广场舞真正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
在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支持下,广场舞迅速普及,规模越来越大,直至蔓延全国。
而美国一个城市是否有广场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取决于当地有多少在广场舞普及后移民美国的华人。
据我们采访的另一位朋友说,她的婆婆在来美国后一直闷闷不乐,只能天天抱着 iPad 玩四川麻将。
直到她有一天散步时发现了广场舞队并加入其中,现在不仅乐观了不少,甚至还跟舞友学会了用英文点菜。
一种现象的普及和流行,背后势必有某种缘由在推动。
在美国,广场舞的重点不是 " 舞 ",而是社交。
很多生活在美国的华裔老人都不太会用智能机,更别说微信一类的社交软件。
在他们所生活的那片陌生土地上,广场舞是极少数能让他们交到同文化朋友的渠道之一。
· 采访到的另一位朋友
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广场舞就像是微博、推特甚至是 Tinder。
他们在自己的社群语境下获取信息、发泄情绪,犹如另一种亚文化下的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