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贩卖焦虑 "这四个字如今成了众多现代国产剧的代名词。
谈恋爱焦虑,结婚焦虑,生个娃焦虑,上学焦虑,老了退休也焦虑,只要说的是家长里短,就离不开这四个字。
今天介绍的这部 ViuTV 出品的港剧,主题虽然依旧是家长、孩子、学校的那些事,但温馨舒服,值得细细品味——
《反起跑线联盟》
Nora 是一家大型媒体公司的记者,她认真拼搏,工作能力一百分,但最近,她却遇上了一件烦心事——
女儿瑶瑶总是以各种理由,不肯回幼儿园。
无论 Nora 和丈夫怎么哄,女儿对上学始终抵触,一到早上,家里就鸡飞狗跳。
无奈之下,Nora 只能帮女儿选择转校。
新幼儿园很特别,主张 " 开心学习 ",在玩中学,不给孩子加负,就连面试都好随便。
校长问了瑶瑶喜欢做什么,爸爸的爱好,就把瑶瑶录取了。
当 Nora 以为一切都回到正轨时,校长发现瑶瑶一到上课就装肚子痛。
经过观察,校长发现,问题的源头竟是 Nora。
由于 Nora 是工作狂,家里陪伴瑶瑶最多的人是保姆阿姨,为了博取身边人的关注,瑶瑶开始用特殊的方法刷存在感。
Nora 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女儿,她的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外人。
这个信息对于 Nora 来说,显然是当头棒喝。
深思熟虑后,她决定放弃升职加薪,辞职当一个全职妈妈。
然而,全职妈妈的路并不好走,对于 Nora 来说,家务活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没有保姆的帮助下,全职妈妈的第一天手忙脚乱,菜烧糊了,衣服染色了,连用面包机都忘记插电源。
最后,全家只能叫外卖。
该剧是一部超现实育儿剧,每集一个主题。
将镜头聚焦在怪兽家长身上,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无所不用其极。
幼儿园的鸡娃内卷更是早早地被提到日程本上。
譬如老师安排孩子做手工,制作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立即遭到几位家长的反对。
理由是,学不到任何东西。
可是当校长透露,这份手工有可能对幼升小有利时,整个班的家长就沸腾了。
为了拿第一,有的家长花高价买别人的高分作品;
有的家长出动公司员工,整了一套楼盘模型出来;
就连一向平常心的 Nora 都坐不住了,通宵达旦帮女儿画画。
然而当她把画作拿到女儿面前时,女儿表示一点都不喜欢,因为这不是她的理想世界。
这似乎是每个家长的通病。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家长的标准。
于是,他们化身幕后枪手,孩子的理想世界变成了大人的世界,一份普通作业,成了家长之间互相攀比,明争暗斗的工具。
然而孩子的世界很纯粹,他们要的东西也很简单。
一份熊仔饼干,一瓶蜜瓜牛奶,就是他们的全部。
为何 " 鸡娃 " 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
网上有个段子可以说明一切,以内地一线城市为例,一个 4 岁的孩子,要有 1500 左右的词汇量,在美国是够用了,然而在海淀却远远不够。
在教育的内卷时代,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输不起。
这种内卷如同" 剧场效应 ",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看戏,后面的人也都跟着,最后导致全部人都得站起来看戏。
而 " 剧场效应 " 的最佳体现就是,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小学学习初中知识,初中学习高中知识,高中学习大学知识。
就像《小舍得》里的夏欢欢,本来家里也没要求她补课,后来因为成绩差,欢欢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压力,主动要求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