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星资本论
作者|鲸鱼
4 月 28 日,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一支自述视频中透露,截止目前已经演出 7000 多场的《云南映像》因为疫情被迫停演,舞蹈队也只能随之解散,而这是《云南印象》继 2003 年 " 非典 " 后第二次解散队伍。
就在同一天,现代舞团 " 陶身体 " 也在其公众号 " 陶身体剧场 " 上宣布,由于无力继续支付演员工资,陶身体剧场将在五月计划解散。消息传出的前两天,杨丽萍担任创始人的新三板云南文化发布 2021 年度报告,公司在 2021 年净亏损达 3985.03 万元,亏损同比扩大 94.18%。
杨丽萍的《云南映像》于 2003 年首演,在海内外的巡演超过 7000 场,商演场次和观众人数都达到国内演出行业的顶峰,陶身体剧团则是在全球各大剧场和艺术节获得诸多赞誉的现代舞团。在 4 月 29 日 " 世界舞蹈日 " 的前一天,两大舞团相继宣布解散,透露出演艺团体在当下的艰难生存状况。
在视频中,杨丽萍表示,舞团已经坚守两年多,但疫情实在太残酷,无法继续再坚守下去。通过回顾两大舞团过去两年来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他们已经在反复的疫情影响下几经挣扎,如今宣布解散是最后的悲鸣。他们的生存状况,也投射出更多演艺团体的发展现状。
云南映象解散背后:云南文化股价下跌超 90%
2021 年是杨丽萍从艺的第五十个年头。在回顾 50 年的从艺生涯时,杨丽萍细数了多年以来的代表作品,这其中就包括至今已经演出 7000 多场的《云南映象》。
《云南映象》是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 当初我们怀着梦想,把村民们从田间地头带到舞台,是想要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传递出去 ",2002 年,在外漂泊了三十年的杨丽萍回到家乡组织了这支舞蹈队伍。
2003 年首演时,因为遇上非典," 拉开大幕时,台下没有一个观众,我们只好被迫解散了团队,孩子们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 ",这是《云南映象》团队第一次解散。但疫情过后,重新组建起来的《云南映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在全国巡演前余场,演出还走向了世界,媒体评价《云南映象》是第一个以成功的商业姿态走向海外市场并能形成固定品牌的歌舞集。
2014 年,由杨丽萍担任法人和创始人的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率先登陆新三板。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杨丽萍直接拥有云南文化 59.4% 的股份,并通过杨丽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拥有 9.975% 股份,股份总占比达到 69.375%;云南文化甫一上市就受到资本热捧,多次增发的股票都被市场哄抢。随着云南文化的估值不断升高,当时的杨丽萍坐拥 40 亿身价。
在新三板 " 爆发 " 的 2015 年,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当时云南文化是系列报道所梳理的由明星担任创始人的新三板代表之一。根据当时的报道,2015 年上半年以前,云南文化的收入主要靠《云南映象》与《孔雀》两部剧目支撑,显示出极强的对核心剧目的依赖性。2021 年,公司的核心剧目增加到 7 部,但依赖性仍然存在。
云南文化 2021 年剧目收入统计,来源:2021 年云南文化年度报告
2021 年年度报告显示,作为公司年度营业收入来源重头的《十面埋伏》与《云南映象 2014》,其营业成本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 309.77% 与 420.35%,《云南映象》营业成本远超收入,毛利率为 -219.89%。据 2020 年年度报告,该年《云南映象》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云南文化 2020 年剧目收入统计,来源:2020 年云南文化年度报告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云南映象》的定点演出在 2 月至 7 月间停演,停演期间演职人员的工资薪酬计入管理费用,而该年度管理费用增加了 136 万元;2021 年,由于《云南映象》人工和《十面埋伏》文化资产摊销,云南文化成本同比增加 64.49% 。
就在舞团宣布解散后的一天,4 月 29 日,云南文化的收盘价跌到 2.14 元,相比 2015 年 6 月创出的 24.99 元 / 股最高价,跌幅高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