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桐资源很好,每年都有 3-5 部影视作品上线,她也是如今演艺圈最高产的新生代女星之一。
今年,她的《特战荣耀》刚刚热播,《特工任务》也刚刚杀青。
丰富的作品让李一桐的可塑性大大提高,期待她在《我和我的青春》里的表演。
除了这五位,《我和我的青春》里还有邢菲、宋轶、邓超元、莫小奇、王子异、章若楠、高亚麟、常华森、邢昭林、李琦、释小龙等等明星主演。
如果大家有心,会发现这些明星里,有很多都是 90 后、00 后的实力派。
以年轻的阵容演绎年轻人的故事,这才是一部以 " 青年 " 为主题的电影最基本的底色。
《我和我的青春》分为" 旗帜篇 "、" 看见篇 "、" 寻找篇 "三个单元,分别讲述了北大荒、西部大开发和新时代的青春热血故事。
这些故事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被一条贯穿整个影片的主线联系在一起。
虽然," 北大荒 " 和 " 西部大开发 " 这些国家大事距离我们很远,但在 1970 年代,开发北大荒、建设西部的,都是当时的 " 青年志愿者 ",是跟今天的我们年纪相仿的青年人。
中国的历史总是被青年推进的,百年前那些开天辟地的大人物,放在当时,也都是 90 后和 00 后。
他们在痛苦的磨砺中成长,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成熟,也有很多感人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像八五二农场卫生员、来自杭州的姑娘孙文珍,17 年的时间里,经过她手接生的婴儿有 1000 多个,挽救了几百个年轻母亲的生命,自己却因为劳累过度三次流产,最终永远留在了北大荒的黑土地上。
还有我国第一个女收割机手刘瑛,在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事迹的感召下从北京来到北大荒,锻炼出了过人的收割机技术。
之后她去大学深造,毕业后本可留在北京工作,但刘瑛不同意,再次回到自己的农场,一干就是 46 年。
当年,他们都是跟我们一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广袤的东北,把自己的生命燃烧在 " 北大荒变北大仓 " 的历史奇迹中。
不少人说,今天的 90 后和 00 后是垮掉的一代,是被电子游戏和流行事物毁掉的一代,是娇生惯养的一代。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很多人不知道,90 后和 00 后已经开始撑起社会的大梁,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抗疫大考中,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志愿者里,90 后 00 后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二分之一。
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批 90 后和 00 后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前往最危险的一线,在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90 后、00 后占比也达到了一定比例。
中国的年轻人,不是夸夸其谈的伪君子,而是一代代 " 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行胜于言的激情和干劲为自己代言、为时代定义。
这也是我们,是全社会需要《我和我的青春》这样电影的原因。让每个人认识中国青年的力量,看到中国青年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底色,看到中国青年家国情怀的生生不息。
电影《我和我的青春》的切口,肯定是质朴的,是朴实无华的,从这些扎根普通青年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今天之所以强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