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从第一季的6.7分,低到第五季的5.4分。
严敏操刀的德云社团综也中招了。
第一季的《德云斗笑社》,评分7.2,但到了第二季评分为7.0分。
就连小而美,不炒作,不博噱头的《奇遇人生》,亦是这个情况。
观察类真人秀
室内观察类真人秀,以第三视角的独特方式吸引观众。
但依旧是开播有热度,口碑仍下滑的状态。
比如,《女儿们的恋爱》开播后,明星将恋爱摆上台面,话题热度不断。
可经不住,第一季到第四季的口碑下滑。
还有"我家"系列的《我家那闺女》与《我家那小子》,将明星私下生活投放到屏幕上,一经开播吸引眼球。
可同样的,评分下滑严重。
文化类真人秀
弘扬中华美食的《中餐厅》,立意正向且有意义,王俊凯、杨紫、黄晓明、赵丽颖各个都是顶流。
有流量的加持,又是湖南卫视打造的节目,可依旧挡不住口碑下滑。
第五季的评分已低至4.4。
寻找好声音的《中国好声音》,从首次开播的大火,到至今的过气,无论是热度还是口碑都犹如坐了一趟过山车。
就连一股清流的《舞蹈风暴》,也由9.1降了0.1分。
从诸多老牌综艺节目的走向看,《向往的生活》的口碑下滑并非孤例。
那么,为何老牌综艺越拍口碑越差?
导致"下坡"定律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看来,无非是节目形式的一成不变、仅靠嘉宾的热度撑着、广告的增多、人设的固定造成的审美疲劳。
《向往的生活》不过是老牌综艺的"照妖镜",将其弊端暴露无遗。
2022年受疫情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综艺数量几近腰斩。
在如此行业环境之下,国产综艺仍竞争激烈,该如何抓住观众的心做到收视口碑双丰收,值得思考。
05 改进:国产综艺如何抓住观众的心?
然而,想要抓住观众的心,就要先搞清楚综艺的不同之处。
综艺与电影不同,综艺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就是品牌方的广告投放,而并非是靠观众的点击与好评。
一定程度上,综艺无需讨好观众,只需要与广告商做好对接,口碑自然不是看重的一个方面。
相反的,电影的票房与每一位观众息息相关,所以更注重口碑。
这也就导致,一些综艺节目只注重节目热度,而不注重口碑,才有了越拍口碑越差的结果。
说白了,就是内容逻辑与商业逻辑的冲突。
有内容没商业,节目没钱继续发展。
有商业没内容,节目越拍越差。
无论何时,当广告商独大,节目质量必然会下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造成整个市场皆是如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热度的老牌综艺,评分越来越低的原因。
若想留住观众,不能单纯靠每期嘉宾的自身热度来带动节目的收视,而是靠节目本身的质量。
减少广告数量,把控节目质量,才是口碑回升的关键。
当然,除了广告数量需要准确拿捏外,嘉宾质量也需要把控。
拿《向往的生活》来说,请一群连黄磊都不认识的小年轻,既不能深聊人生,又不能增加节目的宽度与广度。
既背离了乡村田野的宁静,又违背了"老友喝茶记"的初衷,实属败笔。
邀请有阅历的人,更能让节目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