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谭 sir 只是帮他搬了一下箱子,他就掏出自己一半的报酬分给他。
他会略带苦涩地和谭 sir 说:
" 如果我的房子比现在好的话,我早就和你见面了。"
聊着聊着,他兴致起来了,还给谭 sir 唱了一首《涛声依旧》。
大家看到这位苦难却乐观、有骨气的 " 气球哥 ",满屏都是泪目。
于是,各种带着情绪的高帽子也纷至沓来——
比如 " 吟游歌者。"
" 他的灵魂从未贫穷过。"
甚至还有人断言他 " 美好纯净的灵魂不适合直播。"
于是,当气球哥再次走红,并签约了一家网红公司说要实现音乐梦想,
舆论便立刻急转直下——
大家又是评价他 " 恨铁不成钢 ",
又是吐槽说 " 感情变味了 "。
这些虚无缥缈的头衔,是曾经看到他故事的看客们自我美化之后为他戴上的。
现如今,他将自己最真实的欲望 " 活得好 " 展露了出来,又是这帮看客们在嘲讽 " 果然红了就飘了 "。
许多人总是说:
" 舆论是把双刃剑,既然利用它谋了利,就自然该承担反噬。"
这些话看似有理,但一旦你把故事拉到现实来看,就会发现很多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纯粹——
一座雕像在广场中心伫立着,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标杆,永远不会只是这座雕像的个人意愿。
就像谷爱凌从未说过自己要做什么完美偶像,王冰冰也没有提到自己是个没有欲望的完美老婆,气球哥更是可能连 " 树先生 " 是什么都不太了解。
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无可避免地被舆论送上了成为 " 神 " 的那一条路。
但成为 " 神 " 不是一件太好的事。
因为很多人不止喜欢造 " 神 ",更喜欢看着别人从神坛跌落,再一脸得意地望着其他人说:
" 害,我早就知道她是这个德行!"
这很魔幻,却是一如既往的现实。
—————————————————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