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都灵
稳定、冷静是好学生和杀手的要素,却是明星大忌。不是没有情绪稳定,情商超高的演员,但这种人不会在年轻时成名,他们通常要经过长时间锤炼,经历各种挫折,到中年之后走技术流,演戏前想好怎么演,有几种演法,把生活经验融进去。
他们当不了明星。带有偶像特点的明星要有疯批属性,情绪大开大合,忽然沉默,忽然哭泣,忽然发怒。。。总是能制造出物料让看客沉溺。哪个艺人的助理特别难当,TA 伺候的那位就是天生明星。
我见过有女演员演完戏半个小时还不出戏的,在舞台上一直哭,边哭边问全场观众:为什么爱一个人就那么难呢?
不跟着发疯的人脚趾难得抠出一座城池,脑海中不断回想到底是哪一任辜负了她?你能想象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当着几百个人解剖自己吗?
也听说过女明星拍时尚大片时太兴奋,在地上打滚。从艺人角度讲,她们具备了基本条件:不怕羞,不怕围观,相当自我(恋)。你可以称之为信念感。
恍惚记得以前徐静蕾说自己过于冷静,当不了好演员。许晴也说过她刚上北电时专业成绩特别差,一度要退学,因为没办法当众学狗叫。
一个有条理、擅长分析、自尊心很强的人不适合做这个行业,最好是脑子乱乱的,各种感知在脑海里打架,人才能一直处在高昂状态。你会发现企业家都演不了戏,他们有些人喜爱客串,比如张朝阳、潘石屹、马云等等,演戏都特别木,因为他们进入不了忘我境界,理智过于强大。但如果职业换成画家、导演,表演上就会松弛很多。
学习好又疯批的人也有,叶璇,所以她一出道就是大女主,不用走后门不用潜规则,观众并不是因为她学习好才看她的剧,而是冥冥之中感受到了她的不稳定,与角色完美地天人合一。
还有人会举例苏有朋,情绪稳定,演艺事业有成。但细想想,苏有朋在小虎队时拿的不是男主脚本,男一号是吴奇隆,身世凄惨身手矫健的体育生,粉丝也最多。苏有朋的存在是为了安抚家长,告诉他们:孩子追星也能促进学习。
这个奇怪的导向,直接造成苏有朋不得不玩命学习,于他的演艺工作上本末倒置,直到他放弃学业,遵从本我。他后来走红的剧也是男二号或者备胎,《还珠格格》的男主角其实是永远大吼大叫摇晃紫薇的尔康,别看台词里强调他稳重踏实,实际上他是全剧最吵的那个。
还有人会提李健,情绪稳定,学习好,不是打破了这个规律吗?可李健恰恰就是前面所总结的技术流,他被保送上清华的契机是在冬令营里唱民歌得了第一,直到王菲演唱《传奇》时他才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走红,那年他 36 岁。
彭高唱那篇自述的留言里还有人说她长得不够有特点,所以很难红。这倒也许能成为一个理由,她有点像钟楚红和郭可盈,但陈志朋更像张国荣,不但名气差很多,张国荣被称为风华绝代,却从没人夸赞陈志朋的外形,反而有人质疑 " 小帅虎 " 名不符实。
美貌和学历一样,通常也是建立在知名度和演艺成就之上的。除了靓一无是处的大明星是不存在的,他们一定是具备了某些明星特质,比如神经质、故事丰富、擅长散发魅力、有个很 NB 的经纪人。
不敬地说,很多美貌封神的明星,例如山口百惠,刘文正等等,自带硬件没有自带传说更有加持。
所以艺人有没有特点和学历一样,红了之后怎么看都有特点,不红有特点也等于没特点。那什么样的人注定能红呢?
如果有这种人,娱乐圈就不会迷信算命了。可以笃定的是:走红比考上北大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