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在生活里错过林子祥。 他太像一个平平无奇的小老头:微卷的头发,有些凌乱;唇上的胡子,黑白夹杂。 但只要他拿起话筒,站上舞台,你就会知道他喉咙中藏着的江湖有多辽阔。 作为香港乐坛昔日的领军人物,他曾谱写出一个辉煌时代。 那个时候,伴他左右的是许冠杰、张国荣、梅艳芳、罗文等时代巨星,光芒万丈。 辉煌之下,仰望他的有成龙、刘德华、张学友、陈奕迅等日后顶流,星途璀璨。 时光流转,巨星陨落。 他一次次用歌声送别旧友,唱到频频落泪、肝肠寸断。 他唱着唱着,唱到乐坛起,乐坛兴,又眼睁睁看着它走向暗淡。 今年,林子祥75岁,他依旧在唱。
近日,为了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湖南台联合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举办了一档音乐竞演节目——《声生不息》。
在节目的先导片中,主持人何炅抛出了一个问题,同时也勾起了许多人记忆深处的颤动:
"什么是港乐?"
谭咏麟趁机科普:"香港音乐很久之前就有,那时还叫做‘粤曲’。"它自传统而来,在上世纪70年代融进了新的元素,由此传唱至今。
李健也借此缅怀:"港乐最早从事词曲创作的,像黄霑、顾嘉辉这些人,都是真正的文人。"歌词里的平仄与押韵,曲调中的宫商角徵羽,都让他心生敬佩。
李玟、周笔畅、杨千嬅、毛不易等中青代歌手,有人感慨,有人崇拜。
只有一位75岁的大爷,顶着满头的花白,开口就"大言不惭":
"我就是港乐。"
谁敢反驳,谁又能反驳。他可是林子祥。
2022年4月,林子祥在节目中首次亮相
演唱《耀出千分光组曲》
何谓香港文化?
在很多人的共同认知里,香港文化就是中西合璧——既有中式之温婉含蓄,又有西方之洒脱不羁。
粤语歌也是如此,虽以广东白话唱出,却也融进了西方流行歌曲的腔调。
而在香港乐坛,代表了这类特质的第一人,就是林子祥。
林子祥早期照片
1947年,林子祥出生在香港一个医学世家。
在他的记忆里,祖父会带他去看粤剧,父亲也会时常在家中播放黑胶唱片,自小就在中西文化中浸润。
中学时,他入读了香港拔萃书院,和孙中山成为了校友。
看似是一个富家公子顺风顺水的人生剧本,但艺术家的故事总带着些曲折离奇,林子祥也不例外。
父母离婚之后,林子祥与弟弟被送去了英国读书。
这一年是1965年,林子祥18岁。
此时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凤毛麟角,他入学时,整个学校只有两三个中国人,都被欺负得很惨。
再加上林子祥读书成绩也不好,第二年,他告别了自己的学校,去了弟弟所在的中学Dover College。
学校是寄宿制,除了上课,闲暇的时间大把,林子祥就用来看电视、学音乐。
他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三人民歌合唱团The Midnighters,在学校派对等场所唱歌。
林子祥上学时组的民歌团体
在此期间,他还"结识"了三位偶像:Peter,Paul and Mary——这个被称为民谣时代守望者的传奇团体,曾在世界民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子祥经常掏钱去看他们的演出,第一次去看演出的门票,被他用塑封袋密封,时至今日依旧保存完好。
那是他最自在的一段时光。
林子祥保存的演唱会门票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学上到一半,林子祥的父亲突然中断了给兄弟俩的费用。学费都交不起了,学校就把他俩赶了出去。
离开学校之后,他身上只剩下了几英镑,买不起回国的机票,又联系不上身处美国的母亲。无奈之下,两人滞留在了伦敦,开始了谋生之路。
派发报纸,做清洁工,做汉堡包,在货仓工作……林子祥几乎什么都做,就这样过了4年,直到在妈妈的安排下去了美国。
1975年,在外飘荡了10年的林子祥决定回国。
就像是他在《拥抱朝阳》中的那句台词,他始终记得自己"根在香港,背靠中国,面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