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甜剧的魔性在于它的中毒性。就像听节奏感很强的网络神曲一样,虽然明知道是一样的套路,但就是喜欢看不同人来演绎。
这种批量的量产,让土甜剧套路满满,剧情上也难免千篇一律。
编剧思晴从入行开始就接触到了土甜剧,用她的话来说,这是编剧的入门挑战,这个时期的编剧们是走量的。
“一般这种剧会有一个编剧统筹,写剧本的具体任务会以外包的形式包给新人编剧做抢手。按字数收钱,不会有署名,很流水线化。比如我擅长写男女主相识的前期,就会一直写这个部分,换个人设、换个人名,但内容都差不多。”
(图文无关)
如今思晴已经入行三年,虽然不用再当抢手,但她的工作还是重复的套路。现在她可以改编一些IP向的作品,她的领导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还不够甜,还得持续发糖”。
主创们似乎不在乎逻辑也不在乎剧情,只要该哭的时候哭,该闹得时候闹,时刻都在发糖就可以了。
刚刚收官的《祝卿好》成了业内的最新研究对象,这部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土甜剧”成了新标杆。
制片人秦宇觉得这部戏很聪明,知道资金不到位,所以做了取舍,死磕原著的高光点,节奏快加土甜就会吸粉不少。
“我们拍戏的时候,尤其是IP剧,根本不可能完全按照原著拍,一是没钱、二是没时间,所以还不如就可一个点来打,这样当然会损失一部分的原著粉,但低成本的网剧就只能可着开篇的节奏来,一般开篇够快,这戏就能成一半了。”
从剧本角度来看,编剧思晴跟很多观众都觉得《祝卿好》的剧情是不够连贯的。但剧集在撒糖方面也是大手笔,22集17场吻戏。甜度爆表的糖衣炮弹之下,什么逻辑都不如发糖重要了。
而复古言情里的老梗也不见得就不能玩儿出新花样。像去年热播的《我的巴比伦恋人》把这些土味、尴尬的情节回炉再造一番,又有了新奇的感觉。
但无可否认“老梗回春”的确是门技术活,不仅考验创作者,更多的作品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打磨剧本。
CP感才是王道
虽说CP感是门玄学,但土甜剧靠的就是这神奇的玄学。只要有了CP感,剧情、演技都不耽误观众嗑糖。
这点从内娱偶像剧的选角上就能看出。
在内娱偶像剧1.0的阶段,男主必须要帅,但女主要普通,那个时候流行的是王子和灰姑娘;到了2.0阶段,女主要更加的接近普通人,且更有亲和力,力求女性观众达到共鸣;到了如今3.0的极端,男女主要更加依赖粉丝大数据里的CP感。
CP不怕冷门,不怕邪门,只要能产粮的都是好CP。
剧宣小玲介绍,有的时候剧里和剧外的CP是相互赋能的,而且一般这种小甜剧的CP配合度极高。
“我做过几个小甜剧的后期宣发,越是小艺人越能放得开,连线啊、直播啊、微博互动啊,都能配合,反而是稍微有点名气的就会顾虑很多。”
如今的粉丝见多识广,嗑CP虽然真情实感,但也很少上升真人,前提是,你得在营业期间积极营业,在解绑时候体面退场。
正在播出的《良辰好景知几何》,也是部剧情非常古早的土甜剧,但不少观众却嗑到了窦骁、陈都灵在剧里的CP,一时之间也给剧增加了不少热度。
正在观众嗑CP嗑的上头的时候,三次元里的窦骁一边为剧营业,一边在微博祝福现实女友生日快乐,当天还是剧里男女主角大婚的情节。
这下可就引来不少粉丝的不满,刚嗑的CP就有点下头了。
对此剧宣小玲表示:“有时候演员也别太自信,觉得要关注剧,不关注个人。可看剧的这些粉丝就是奔着CP来的,就算假装也得积极营业一下。如果核心粉丝都不满意,这剧的数据也不会太好。像《祝卿好》在播的时候,男女主角积极营业,很明显是给剧引流了,也助力了剧的出圈。”